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一阶谓词逻辑

第三章一阶谓词逻辑


在谓词公式中,变元的名字是无关紧要的,可以把一个变元
的名字换成另一个变元的名字。但是,必须注意,当对量
词辖域内的约束变元更名时,必须把同名的约束变元都统
一改成相同的名字,且不能与辖域内的自由变元同名。同 样,对辖域内的自由变元改名时,也不能改成与约束变元 相同的名字。例如,对于公式(x)R(x,y),可以改名为 (t)R(t,u),这里将约束变元x改成了t,把自由变元y改成 了 u。
函数符号:是从若干个研究对象到某个研究对象的映射的
符号。
• n元函数 f(x1,x2,…,xn) 规定为一个映射: f: Dn →D 谓词与函数的区别:
1.谓词的真值是真和假,而函数无真值可言,其值是个体域中的 某个个体。 2.谓词描述的是个体域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或性质。而函数实现的 是一个个体的出现依赖于个体中中的其他个体,他是一个个体 在个体域中的映射。 3.在谓词逻辑中,函数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嵌入到谓词中。
5、谓词公式的解释
在谓词逻辑中,对谓词公式中各个个体变元的一次真值
指派称为谓词公式的一个解释。也即蜕化成命题逻辑,
一旦解释确定,根据各联接词的定义就可求出谓词公 式中真值(T或F)。 定义:谓词公式G的论域为D,根据D和G中的常量符号, 函数符号和谓词符号按下列规则作的一组指派成为 G的 一个解释I(或赋值) 解释I:三个赋值规定: (1)对公式G,为每个常量指派D中的一个元素;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例如:命题:焦作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郑州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晋城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新乡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安阳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P
Q R S T
要表达这样一个类别的知识时,命题逻辑表达起来,不方便。 用谓词结构的形式最方便
定义谓词:Beautiful City (x)
; x是一个漂亮的城市
谓词的一般形式是:
P(x1, x2, … xn)
其中P是谓词,通常首字母用大写字母表示。 x1, x2, x3……… 是个体,通常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在谓词逻辑中,命题被细分为谓词和个体两个部分。 n元谓词: 含有n个个体符号的谓词P(x1,x2, …xn),表示一个映射: P:Dn →{T,F} 或是 (D1×D2×D3…Dn) →{T,F}
3、量词辖域与约束变元
在一个谓词公式中,如果有量词出现,位于量词后面的单个
谓词或者用括弧扩起来的合式公式称为量词的辖域。在辖
域内与量词同名的变元称谓约束变元,不受约束的变元称 谓自由变元,例如 (x)(P(x)→( y)R(x,y)) 其中(x)的辖域是(P(x)→( y)R(x,y)),辖域内的x是 受(x)的约束的变元;而( y)的辖域是R(x,y),R(x,y) 的y是受( y)约束的变元。在这个公式中没有自由变元。
例 3.2.1:设谓词公式A=y(P(y )∧Q(y,a)),B=x(P(f(x))
∧Q(x, f(a))(它们不含自由变元),解释给定为: D={2, a=2,f函数和谓词P、Q的解释如下表所示。 3}
f(2) 3
f(3) 2
P(2) P(3) 0 1
Q(2,2) 1
Q(2,3) 1
Q(3,2) 1
4、谓词公式: 按下述规则得到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 (1) 单个谓词和单个谓词的否定,称为原子谓词公式,原 子谓词公式是合式公式; (2) 若A是合式公式,则
¬ A也是合式公式;
B
(3) 若A,B都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 也都是合式公式; (4) 若A是合式公式,x是任一个体变元,则 (x)A, (x)A也都是合式公式。
例:设谓词P(x)表示x是正数,F(x,y)表示x与y是好朋友,则:
( x) P(x):表示个体域中所有个体x都是正数。
( x) ( y)F(x , y):表示在个体域中对任何个体x,都存在
个体y,x与y是好朋友。
( x) ( y)F(x , y):表示在个体域中存在个体x,它与个体域 中的任何个体y都是朋友。 ( y) ( x)F(x , y):表示在个体域中存在个体x与个体y,x与 y是朋友。 ( x) ( y) F(x , y):表示对于个体域中的任何两个个体x和 y, x与y都是朋友。
Q(3,3) 1
求A、B的值。
则 A=(P(2)∧Q(2,2))∧(P(3)∧Q(3,2))
=(0∧1) ∧(1∧1)
=0
B=(P(f(2))∧Q(2,f(2)))∨(P(f(3))∧Q(3, f(2)))
=(P(3)∧Q(2,3))∨(P(2)∧Q(3,3)) =(1∧1) ∨ (0∧1) =1
,∧,∨,→,
2、量词:用于刻划谓词与个体之间关系的词,在谓词逻 辑中引入了两个量词,全称量词符号( x)及存在量 词符号( x)。
全称量词符号 + 变元 = 全称量词,如( x);
存在量词符号 + 变元 = 存在量词,如( x);
( x):它表示对个体域中所有个体x
( x): 表示在个体域中存在某个个体x
例:设个体域 D={1,2} ,谓词公式
B=( x)P(f(x),a),已知a=1。
若指派 f(1)=1,f(2)=2
指派 P(1,1)=T,P(2,1)=T
则上述各个指派就确定了谓词公式B的一个解释
即对 x 在 D 上的任意取值,都使B 为T
3.2.2.谓词公式的永真性、可满足性和永假性 • 永真性
像这样表达知识的形式就是谓词表达知识的形式
2、一阶谓词逻辑
谓词的一般形式是:
P(x1, x2, … xn)
其中P是谓词,通常才用首字母大写开头的字母字符串 表示。 x1, x2, x3……… 是个体,通常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在谓词逻辑中,命题被细分为谓词和个体两个部分。 n元谓词: 含有n个个体符号的谓词P(x1,x2, …xn),表示一个映射: P:Dn →{T,F} 或是 (D1×D2×D3…Dn) →{T,F}
–若谓词公式P对非空个体域D上的任一解释都有真值 T,则称P在D上是永真的 即:若P在任何非空个体域上均永真,则称P永真
• 可满足性 当个体域个数少,每个域自身又小时,易于判断
或者不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判定 • 永假性(不可满足性、不相容性)
–对谓词公式 P,若至少存在 D 上的一个解释,使 P在 或当解释 的个数有限,也 总 是可判定的 此解释下真值为 T,则称 P在D上是可满足的 但若解 释的个数无限 时,就不能确保可以判定 –若谓词公式P对非空个体域D上的任一解释都有真值 F,则称P在D上是永假的 即:P在任何非空个体域上均永假,则称P永假
–(6)吸收律 P∨(P∧Q)P P∧(P∨Q)P –(7)补余律 P∨﹁PT P∧﹁PF –(8)联词化归律 P →Q ¬P∨Q 蕴涵式转化 – P Q (P→Q)∧(P→Q) – P Q (P∧Q)∨(¬P∧¬Q) –(9)量词否定 ¬(x)P(x)(x)(¬P(x)) ¬(x)P(x)(x)(¬P(x)) –(10)量词分配 (x)[P(x)∧Q(x)](x)P(x)∧(x)Q(x) (x)[P(x)∨Q(x)](x)P(x)∨(x)Q(x
谓词:用于刻画个体的性质、状态或个体之间的关系,称
为谓词。谓词一般也用P,Q,R等大写字母表示。 例1:x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可以写成:
Beautiful City (x)
其中:Beautiful City 是谓词;x是个体 例2: x>y 可定义成:
Greater (x, y) 这里:x、y是个体,Greater是谓词

例:设变元x和y的个体域是D={1,2},谓词P(x,y) 表示x大于等于y,给出公式A=( x )(y)P(x,y)在D上的 解释,并指出在每一种解释下公式A的真值。
解: 由于在公式A中没有包括个体常量和函数,所以可由谓 词P(x, y)的定义得出谓词的真值指派。设对谓词P(x,y)
在个体域D上的真值指派为:
整个公式在给定域上的解释数目将达到该公式所包含的
所有函数和谓词指派数目的连乘积。
;由于存在多种组合情况,所以一个谓词公式的解释可能有很多
个。对于每个解释,谓词公式都可求出一个真值(T或F)。 (需要注意:( x) P(x)的真值为1当且仅当对论域D的每一个 元素x,P(x)都取值为1,(x) P(x)的真值为0当且仅当 对D的每个元素x,P(x)都取值为0)
;解释I称为公式G在论域D上的一个解释。
;对应每个解释,公式G都有一个真值{T,F}。
;一阶谓词的公式解释数目:
一阶谓词的公式解释数通常是相当可观的,是一种排列
组合。
设个体域有m个元素,则:
每个常量有m个取值,n个常量有 mn 种取值的可能性,
一个n元函数一般有 mmn 种指派,
一个n元谓词有 2 m n 种指派。
P(1,1)=T,P(1,2)=F,P(2,1)=T,P(2,2)=T
这就是公式A在D上的一个解释。在此解释下,因为x=1时
有y=1使P(x,y)的真值为T,x=2时也有y=1使P(x,y)的真值为T, 即x对于D中的所有取值,都存在y=1,使P(x,y)的真值为T,
所以在此解释下公式A的真值为T。
3.3谓词公式的等价性与永真蕴含
3.3.1等价性含义 定义:设P与Q是两个谓词公式,D是它们共同的个 体域,若对于D上的任何解释,P和Q都有相同的真值, 则称P与Q在个体域D上是等价的,如果D是任意个体域, 则称P和Q是等价的,记作:P Q 以下公式是等价式,推理时常用到: –(1)双重否定 ¬(¬P)P –(2)交换律 P∨QQ∨P P∧QQ∧P –(3)结合律 (P∧Q)∧RP∧(Q∧R) (P∨Q)∨RP∨(Q∨R) –(4)分配律 P∧(Q∨R)(P∧Q)∨(P∧R) P∨(Q∧R)(P∨Q)∧(P∨R) –(5)狄· 摩根定律 ¬(P∨Q)¬P∧¬Q ¬(P∧Q)¬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