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挂职学习体会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黄金华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是中西女塾的附属小学。

自五十年代起,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取得显著成绩,曾被评为全面文教战线先进集体。

1970年,学校被列为长宁区重点小学。

八十年代,学校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原则,提出了整体改革设想,并且不断实践、升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九十年代,学校致力于“小学生和谐发展教育”的探索,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良好的育人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愉悦健康地发展。

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以“和谐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使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等各要素相互协调,坚持“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总体目标,使学校成为“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

学校连续九届十八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 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实验基地、长宁区数学实验基地……成为一所具有优良校风、优美环境和优质教学的实验校。

参加泉州市优秀中青年校长培训,我有幸到江苏路第五小学挂职学习,聆听邵春安校长、左玉珍副校长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经验介绍,观摩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学校日常管理,参加学校召开的行政例会、校长办公会,深入课堂听课,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阅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形成的的各种文档材料,与教师交流访谈。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我领略了名校的风采。

江苏路第五小学让我由表及里深度地了解了名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艺术,给我很多的收获、思想的启迪和深度的思考,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幸福。

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江苏路第五小学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一、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作为学校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统领学校全局,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的灵魂。

江苏路第五小学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内外协调、内涵提升和和谐发展”的方针,把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教育发展的新理念紧密结合,确立“校高则立、校特则兴、校谐则美”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教育生态观,和谐匹配的教育过程观和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的和谐教育的观念,以把学校办成“学生主动发展的摇篮,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社区文化交流的中心,创上海一流学校”为办学目标。

学校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把办学目标不仅锁定在以教学为目标的办学质量上,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倡导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全体发展的教育,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以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和空间,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重心由“外延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发展”,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发展。

紧紧围绕“校有特色、课有特点、师有特技、生有特长”这一中心构建体现学校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形成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江五小学办成艺术、英语、计算机、科技航模式等特色的长宁区乃至上海市的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个性化样板校,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质量、严要求、轻负担、有特色”的实验学校和示范性学校。

二、传承优秀的学校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来自于学校成员的智慧、经验、精神与作风,反过来影响、激励学校员工。

有些名校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如一坛醇香绵甜,回味无穷的老酒,就是有渊源流长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

江苏路第五小学倡导的“校谐则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和谐教育的隐性之美,二是显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之美。

长期以来,学校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原则,致力于和谐教育的研究,不断实践、探索、创新与升华,逐步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教师以校为荣,以教学为乐,校园内充满着和谐、奋进的氛围,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进取心推动着学校不断发展。

学校重视校园育人环境建设,致力于学校温馨的德育氛围的营造。

学校环境设施优美,园林小径赏心悦目,楼堂、走廊、教室、图书室、校园文化长廊等场所的书画都能看到学生的手迹,学校每个角落都洋溢着书卷的气息和儒家的氛围。

“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在江苏路第五小学校园内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真真正正地成为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并被充分服务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坚持科研兴校,永葆学校活力教育科研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积极的科研文化对全体师生的态度与思维及活动方式具有规范与引导作用,他激励人们不断学习、思考与创新。

现代学校管理已从单纯依靠指令性的行政管理和经验管理走向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指导的现代创新型管理模式,他是学校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

江苏路第五小学倡导在和谐中建设科研团队,加大校本研修力度,通过科研手段,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教科研领导小组---校科研组---教研组”的学校科研机制,探究基于“校本”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方式、行为规范和推进策略,做好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工作。

学校采取“理论学习与公开教学相结合、校本专业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科研过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相结合、专家请进来与让教师走出去相结合”等途径,以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与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长宁区教育科研工作示范校,研究课题《和谐教育实践研究》获上海市优秀教育科研课题二等奖,《优化师生关系对学校整体发展作用的研究》获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教育---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扎实的教育科研工作为江苏路第五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尊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心培育名师,树立学校品牌学校的办学思想、创新理念、培养目标都是通过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师的劳动来实现的,发展学校内涵,创建品牌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江苏路第五小学树立的“校高则立”的理念,就是以一种追求完美的教育境界来寻求高效不断地持续发展的能力,突出高质量、高效益和高品位。

“学校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的发展是为了提升学校里的一切人---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是江苏路第五小学学校办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学校树立了“以一切成员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扬弃“教师的发展定位于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工具论”的价值异化,努力从学校的一维发展,走向学校的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三维发展,实现人的发展效益、学校发展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的统一。

学校制定了《江五小学“人才强校”工作规划》,形成了一个教师认同的共同愿景和共同的发展目标。

学校对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

同时,聘请上海师大、华东师大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学科教学专家为顾问,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助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定期到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学术交流,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并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使学习研究成为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

因此,江苏路第五小学现拥有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同时培育了数十名上海市、长宁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这一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群体,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学校能合着时代的节拍,永远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五、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和谐发展学校人本管理就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即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以往,管理主要是行政命令,是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本观念的形成,从生命视角改进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不仅是控制、协调,更是开发和促进师生的发展;使学校的发展从规范化向自主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突破,把学校管理推向新的境界---文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

江苏路第五小学确立了“民主化、个性化和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核心思想,强调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要民主化;强调学校管理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全面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管理要规范化,要尊重科学,讲管理规律,讲法制,讲原则,学校要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上建立学校管理制度。

由于学校全面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和谐的管理关系的形成,实现了:制度逐步淡化,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习惯;检查逐步减弱,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检查;界限逐步消失,转化为研究、协助、指导的管理者与教师关系;要求逐步趋同,转化为教师的共同需要与追求。

管理效能集中体现在服务理念和作为上,确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管理就是服务的过程,形成了“校长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服务链,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江苏路第五小学的挂职学习带给我许多的启迪和思考,我想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期是有年限的,一旦离开能留给学校什么呢?也许是现代化的大楼、设施,但尽管先进可它们有使用的寿命;也许是几次大型活动、一叠照片、几段录像,但那已经成为历史时段的定格;也许……唯有精心培育下的学校精神能延续久远;唯有精心培养的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能延续久远;唯有精心培育的优秀学生群体能延续久远……2009年6月5日于上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