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起源于人类教育活动,是古老的教 育科学的重要分支;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年轻的心理科学的应 用分支,由心理测量、职业指导、心理 咨询汇集而来;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 致,但层次不同
德育目标:从社会发展与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总目标, 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提高他们认识、适应、改造客 观世界的能力和认识、改造、完善自我 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 成才道路定向导航。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其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保健意识;通 过对学生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进行心理 辅导,改善学校心理环境,提高学生心 理素质;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咨 询矫治,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保持学 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标准: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 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和虚弱的状态。
两者之间的层次差异:
*德育目标具有“激励性” 旨在激励学生奋斗成长;
* 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具有“保 健性”,旨在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依 据相同,但作用点不同
*两者都以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为基 础,以学生思想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为 依据; *两者在实施过程中,作用点不同; *德育注重分析动机模式,矫正认知偏差, 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并致力于缓解心 理紧张;
两者都要坚持对社会与对学生负责的一 致性
6.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者素质要求的一致性与侧重点
共性要求:德识才学全面发展
德:政治要坚定;思想要活跃;学习要 刻苦;工作要勤奋;作风要扎实;品德 要高尚;胸怀要宽广;
识:辨证唯物主义远见卓识和知人之明;
才:政治家的组织才能;军事家的谋略 才能;艺术家的演说才能;高明医生的 诊断才能;教育家的育人才能;
家教误区;学校教育偏失;社会环 境中不良诱惑;青少年自身不成熟
1.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
五种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权威型*专 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 三种常见的家教误区: *重身轻心的抚养方式; *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 *重他律轻自律的行为养成模式;
2. 学校教育的主要偏失
*智育第一的应试教育模式; *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 *重生理卫生轻心理保健的青春平明显低于同龄青少年 均值水平,面临严重社会适应困难,有 非病理性非社会和反社会行为的青少年
*需要层次低,需要结构畸形; *抱负水平低,人生无目标; *道德境界低,没有社会责任感; *法纪观念差,没有是非界限; *缺少合作意识,社会适应困难;
二、青少年学生思想和心理问 题的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1948 健康是指身体无病痛,灵魂无纷扰。
——西方哲人
心理健康:意味着个体对环境高效而满 意的适应。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 有活力,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人的价值 能够实现。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对自己有客观评价能接纳自我; *能调节自己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乐于交往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了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异同; 用加强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思 想品德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指导学生搞好心理保健;
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象领 域相同,理论源流各异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以学生为对象, 都要研究学生知情意行的客观规律;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论源 流;
学生思想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
满足并诱发新的需要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形成 行为 结果
未满足需要回到紧张状态
4.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交 叉,但社会功能不同
德育内容:认知性教育;规范性教育; 发展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知;社会适应; 人格成长;
德育功能:社会沟通;正面灌输;思想 引导;行为规范;潜能开发;体现社会 功利的价值取向;
学:与时代同步的知识结构;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张华
大德育的一般概念
本讲座使用的德育概念不仅包括通常 意义上的德育和政治理论课教学,而且 泛指渗透在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全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含义
包括四个不同层面的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进行的心理辅导; *对少数学生心理障碍进行的心理咨询; *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和精神疾病的预防;
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侧重个体心理保健, 体现个人福利的价值取向;
5.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互 鉴,但操作者社会角色不同
德育的集体与个别教育,心理辅导的团 体与个别辅导,两者在方法上互相借鉴 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德育工作者集教育管理职能于一身,必 须坚持教育者的党性立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设身处地为辅导对 象着想的类似“律师”的立场;
3.社会环境三大诱惑
*黄色淫秽出版物、音像制品污染了青少 年的心灵; *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潜移默化影响青少 年对事物的判断; *毒品、艾滋病距我国青少年不再遥远
4. 青少年自身的不成熟
*全面发展的需要与满足能力的矛盾; *强烈的行动欲望和认知能力的矛盾; *冲动的情绪情感和 自控能力的矛盾; *追新求异的特点和 辨别能力的矛盾: *本能的欲望和社会 游戏规则的矛盾;
一、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代青少 年学生的生活质量,纵向比较,当代青 少年更健康、聪明、见多识广。但急剧 的社会变革也导致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
*价值观念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产生明显落差; *压力导致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增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