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医精诚 ppt课件

大医精诚 ppt课件


孙思邈开棺救妇
传说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 他停在路边观看,忽然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且慢!” 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他说:“人还没有死,你们怎 么忍心埋了呢?”众人说:“人早死了,你不要再胡说。”孙思邈 说:“人要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鲜血,怎么 说人死了呢?”众人一看,果然有细细一道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 材请他看。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小腹很高,裤裆正向外渗着鲜 血。 这女子的丈夫哭着说:“我妻子婚后十年没有生育。这次怀孕 一年多了,昨天才觉胎动,又难产死了。”孙思邈试了病人的鼻息 和脉象,取出三根银针,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极。 三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 众人把孙思邈当成了神仙,一齐跪下磕头。孙思邈让他们起来, 又送给病人的丈夫一剂药、一幅图,嘱咐他:“赶快把病人抬回去, 喝下这副药,再按图接生,保证母子平安。”结果,病人回去顺利 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
孙思邈为虎医伤
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抬
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里冲来。孙思邈吓得几乎昏了过去, 向旁边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 张着大嘴向屋里发出呻吟声。 孙思邈看了一会儿,明白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 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肯定是口腔里有病。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 矣。‛今病有内同而外異,亦有内異而外 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 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 口关尺,有浮沈絃紧之乱;俞穴流注,有 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 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於兹矣。今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之思, 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 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 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 医方卜
孙思邈拜师
有一次,唐太宗患病,太医们束手无策。于是,太宗传旨召孙思邈进宫。 孙思邈为唐太宗诊过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起色,又服一剂,仍 不见效。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让他先回家去。孙思邈心里很不痛快,行走 了半天,他来到一座山下,向山民讨口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以卖 药材为生。她们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黄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金 花茶,妹妹用白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每样茶喝一口,觉得味 甘清淡,止渴清热,就说:“这两种花都可以入药。”姐妹二人听罢,笑 了起来。姐姐解释说:“这两种药是同一种药,刚开时白色,盛开时变黄, 它叫金银花。莫说你,就是孙思邈也不认真假药呢,这次他在万岁爷面前 丢尽了面子。我们进城卖药,那些太监把我们的药全都拿走,只给一点点 钱。我们气不过,就用假药骗他们,为此连孙思邈也治不好万岁爷的病。” 孙思邈听罢,恍然大悟,当下“亮明”了自己身份,拜两位山姑为师,跟 她们学习采药、制药,了解各种药性。然后,他采了些新鲜药回宫,一剂 就把唐太宗的病治好了。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忠告,要太监上市买卖公平, 并封孙思邈为“药王”。后来,“药王”以金银花为“君”;甘草、生地、 桔梗为“臣”,配制成“甘桔汤”方剂。至今,凡中医师开“甘桔汤”, 都会自然而然想起虚心好学的“药王”孙思邈。
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 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 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 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 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 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 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 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 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
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 之,深心悽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 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 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 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损 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生求 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 药者,良由此也。其蝱虫、水蛭之属,市 有先死者 , 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 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
孙思邈便不害怕了,他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 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摸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 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 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 的胳膊。
所以,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取出后,老虎 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打那看见孙思邈进山采药, 那虎就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孙思邈
作者简介
文章分析
文章译注
课后练习
孙思邈画像
孙思邈故居
孙思邈故事
孙思邈生平
陕西耀县孙家塬
孙思邈故居
孙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平概述
孙思邈(581-682年?)世号孙真人,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孙家塬)人。其生卒年代,据考证为公元581~682年(隋开皇元年~ 唐永淳元年),享年101岁;一说为公元541~682年,享年141岁。《旧唐 书》称:“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新唐书》说: “永淳初年卒,年百余岁。”《千金翼方》云:“吾十有八而志于医,今 年过百岁。”实际年龄难考。《旧唐书》说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余 言,弱冠善弹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 他博 学多闻,在当时享有盛名,“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 师资之礼以事焉。” 但性甘淡泊,不事仕进,过着隐居的生活。隋文帝、 唐高宗屡次征召,均固辞不就,而热衷采种药物,致力于医学研究,为人 治病。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集、整理了民间的单方、 验方,还收录了部分国外传入的医药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该书首列总论, 力倡医德。在书中的自序里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所以取名“千金”。所撰“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二篇, 事实上成了封建社会之医德规范。儒家“医乃仁术”、道家“无为”的道 德观、佛家“大慈大悲”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大医精诚》中均有体现,其 所树立的医德风范可谓“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