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气压教案
大气压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
授课教案
授课班级
九年级 232
授课时间
2012年11月9日
课型
讲授
课题
大气压强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接的工作原理。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会分析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
(2)在营养快线的空瓶中装满水,用纸盖住瓶口,然后把瓶子倒过来(在倒过来之前让学生猜想,如果把瓶子倒过来会怎样?)。让学生观察现象。同时让学生自己再做一遍。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2)现象进行分析解释(1)现象.
a、明白瓶子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及平衡状态。
b、让学生回忆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对瓶子里面的水进行受力分析。经分析我们知道要在竖直方向如果要达到受力平衡,必须有一个与重力的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那这个力的施力物是什么?让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纸面,瓶子周围存在的物体是什么,那支撑这个水的物体会是什么?)由于周围只存在空气,所以可以得出是空气给了纸面一个垂直向上的压力。通过与液体压强的对比进行对比。
由于气体的特殊性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容易被人们忽视。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同时不断的与液体压强进行比较。在现象展示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静止平衡态分析起到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同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可以自觉体会到气体压强的特点。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难点
说明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了解抽水机的原理。
教具
试管、水槽、营养快线瓶子、纸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知识教学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1、产生的原因: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
2、实验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德国)
(2)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意大利)
3、大气压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P= ρgh
=13.6*10(3)kg/m3*9.8N/kg*0.76m=1.01*10(3)Pa
像这样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高度海拔的变化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海拔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5、气压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88页最后两段,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气压计及其种类。
6、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
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生自己做演示实验(2)体会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解释演示(1)中的现象。
学生知道了大气压的产生及其原因。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例子。
学生举例子后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如课本86页上的甲乙丙三图。
让学生做课本86页上的想一想,议一议。体会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自己算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P= ρgh
= 13.6*10(3)kg/m3*9.8N/kg*0.76m=1.01*10(3)Pa
4、测量
(1)水银气压计 (2)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的变化
(1)随着气温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2)规律: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高。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1、新课的引入
现在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7页。上面是托里拆利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是怎么测量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思考测量原理是什么?
原理:试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关内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因此,是大气压强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下落。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托里拆利做该实验时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已知水银的密度为3.6*10(3)kg/m3。现在请同学们计算该处的大气压强。
得出:气体内部存在着压强,对其内部的物体具有压力。及大气压的存在。
3、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通过与前面的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
得出:大气压强的的产生是由于受到重力的重力的作用,且气体具有流动性。
大气压强随高度,海拔的增长而减小。
4、大气压的测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即产生的原因,。那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测量。
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同液体一样空气也具有流动性,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那是否同液体一样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也具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大气压强的存在
演示:(1)在一根试管中装满水,用手指将试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槽中,放开手指,试管内的水不下降。
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如何计算大气压及标准大气压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