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暑假小升初衔接班语文衔接拓展训练(三)

2017年暑假小升初衔接班语文衔接拓展训练(三)

2017年暑假小升初衔接班语文衔接拓展训练(三)一.现代文阅读《开花的课桌》(节选)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

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

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

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

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

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

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

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

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

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

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

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

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

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

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

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

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

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

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

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

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第一段画线部分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请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这些句子要反映出教室里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3.揣摩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及作用。

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4.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2)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5.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在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2)马无故亡而入胡(3)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4)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5)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三.诗歌鉴赏东栏梨花 (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7.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8.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语言运用9.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表格统计,10.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

下联的容要能反映地方特色。

(1)驻足于薛涛井旁,思百年古风。

(2)古蜀文化名扬四海。

(3)杜甫诗魂垂青史。

上联下联五.拓展阅读做饭汪曾祺我不会做什么菜,可是不知道怎么竟会弄得名闻海峡两岸。

这是因为有几位朋友在我家吃过我做的菜,大加宣传而造成的。

我只能做几个家常菜。

大菜,我做不了。

我到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燕窝,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

有一点特色,可以称为我家小菜保留节目的有这些:拌荠菜、拌菠菜。

荠菜焯熟,切碎,香干切米粒大,与荠菜同拌,在盘中用手抟成宝塔状。

塔顶放泡好的海米,上堆米、蒜米。

好酱油、醋、香油放在茶杯,荠菜上桌后,浇在顶上,将荠菜推倒,拌匀,即可下箸。

佐酒甚妙。

没有荠菜的季节,可用嫩菠菜以同法制。

这样做的拌菠菜比用芝麻酱拌的要好吃得多。

这道菜已经在的几位作家中推广,凡试做者,无不成功。

干丝。

这是淮扬菜,旧只有烫干丝,大白豆腐干片为薄片(刀工好的师傅—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再切为细丝。

酱油、醋、香油调好备用。

干丝用开水烫后,上放青蒜米、丝(要嫩,切极细),将调料淋下,即得。

这本是茶馆中在点心未蒸熟之前,先上桌佐茶的闲食,后来饭馆里也当一道菜卖了。

煮干丝的历史我想不超过一百年。

上汤(鸡汤或骨头汤)加火腿丝、鸡丝、冬菇丝、虾籽同熬(什么鲜东西都可以往里搁),下干丝,加盐,略加酱油,使微有色,煮两三开,加丝,即可上桌。

聂华苓有一次上我家来,吃得非常开心,最后连汤汁都端起来喝了。

大方豆腐干甚少见,可用豆腐片代。

干丝重要的是刀工。

袁子才谓“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干丝切得极细,方能入味。

烧小萝卜。

怡真到来,指名要我做菜,我给她做了几个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我知道没有小红水萝卜(只有白萝卜)。

做菜看对象,要做客人没有吃过的,才觉新鲜。

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

早几天,萝卜没长好,少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

怡真运气好,正赶上小萝卜最好的时候。

她吃了,赞不绝口。

我做的烧小萝卜确实很好吃,因为是用干贝烧的。

“粗菜细做”,是制家常菜的不二法门。

塞肉回锅油条。

这是我的发明,可以申请专利。

油条切成寸半长的小段,用手指将层掏出空隙,塞入肉茸、葱花、榨菜末,下油锅重炸。

油条有矾,较之春卷尤有风味。

回锅油条极酥脆,嚼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炒青苞谷。

新玉米剥出粒,与瘦猪肉末同炒,加青辣椒。

菜。

其余的菜如冰糖肘子、腐乳肉、腌笃鲜、水煮牛肉、干煸牛肉丝、冬笋雪里蕻炒鸡丝、清蒸轻盐黄花鱼、川冬菜炒碎肉……大家都会做,也都是那个做法,在此不一一列举。

做菜要有想象力,爱琢磨,如东坡所说“忽出新意”;要多实践,学做一样菜总得失败几次,方能得其要领;也需要翻翻食谱。

在我所看的闲书中,食谱占一个重要地位。

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

到菜市场要走一段路,这也是散步,是运动。

我什么功也不练,只练“买菜功”。

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

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着,对于—个终日伏案的人来说,改变一下身体的姿势是有好处的。

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

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

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抽烟、喝茶、喝酒。

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诗曰: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

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一篇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小故事在纽约这种大城市开出租车,肯定充满许多有趣或奇怪的经验。

出租车将乘客从这个地方载到那个地方,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要求。

一名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某日就接到一通奇怪的乘客叫车,这次的经验让他印象深刻,感慨许久,于是在网络上匿名分享这个经验。

我接到,要前往一个地址载客。

到达地点后,我按了按喇叭,但没有人出来。

我打了,但没有通,我开始有点不耐烦。

这是我下午准备接的最后一单,很快就要到休息时间了。

我几乎已经放弃、准备直接开走。

但最后想了想,还是留了下来。

我等了一会,下车按了门铃。

不久后,我听到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说:“请等一下。

”我在门口等了一阵,大门才慢慢打开。

我看见一个娇小的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猜她至少90岁了。

她手上拿着一个小行箱。

我向瞄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公寓的景象。

那里看起来简直像没人居住,所有家具都盖上了布,四面墙光秃秃的,没有时钟、没有装饰、没有照片或画,什么都没有。

我只看到角落堆了一个箱子,里面都是老照片和纪念品。

“年轻人,可以麻烦你帮我把行箱拿上车吗?”老太太说。

我将行放进后车厢后,然后回来扶着她的手臂,带她慢慢下楼走向车子。

她感我的帮忙。

“应该的。

”我说,“我对乘客都像对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老太太笑了,“噢,你真的很好。

”她坐进车,给了我一地址,并要求我不要走市中心的路。

“但那样我们会一直绕道。

”我向她说。

“没关系,我不赶时间。

”她回答,“我要去的是安宁疗养院。

”她的话让我有些吃惊。

“安宁疗养院不就是老人等死的地方吗?”我心里想。

“我没什么亲人。

”老太太继续说,“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那一瞬间,我决定关上里程表。

“所以我应该怎么走?”我问道。

结果,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们都在城市近郊穿梭。

在车上,她指给我看她曾做过柜台的饭店。

我们经过许多不同的地方,她和丈夫早年住过的房子,还有一个她年轻时曾去的舞厅。

经过某些街道时,她也会请我开慢点,好奇地从窗户望,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们几乎绕了整个下午和傍晚,直到老太太终于说:“我累了,我们前往目的地吧。

”在开往疗养院的路上,我们一句话都没有说。

安宁疗养院比我想象的还小。

抵达后,有两名护士出来迎接我们。

她们拿来一轮椅,我则搬着老太太的行。

“这趟车总共多少钱?”她一边问,一边翻找着手提包。

“不用钱。

”我回答。

“但你也要养家。

”老太太说。

“还会有其他乘客的。

”我笑着对她说。

我几乎来不及思考,就给了她一个拥抱。

她紧紧抱住我,“你让一个人生几乎走到最后几步路的老人,感到十分幸福,你。

”她红着眼眶说道。

我和她握了手道别。

回程路上,我发现自己在市中心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提不起载客的精神。

我一直思考,如果当初我没等到她?如果那时我找不到人,就直接开走了,她该怎么办?现在当我回想起那一天,我仍然相信我做了重要且正确的决定。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停地被忙碌轰炸。

我们得做更“重要”的事,更快、更有效率。

但这位老太太,让我真正体认到了那安静、有意义的片刻。

同时也让我感伤,人生最后旅程的那种孤独和怅然。

我们都必须花时间与自己相处,享受我们的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