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系统药物分类及用药

心血管系统药物分类及用药

➢ 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 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室上性和室性心 律失常)。
O CH2 CH CH2 NH
ne Ⅲ类药 延长APD 药物
➢ 药理作用:①降低自律性;②减慢传导速 度;③延长不应期。
➢ 临床应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 不良反应:表现为多方面。
90—100 97 10
5—7天
68—85 25
60—90 36h
强心甙
临床应用
1、心功能不全: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 全,对症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区别。强心甙 总体疗效明确,服用方便,长期应用疗效 不减,但没有正性松弛作用。
2、心律失常:室上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 房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强心甙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窦性频率):增强 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3、对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4、对心电图的影响
5、对其他系统的作用①收缩血管②利尿③ CNS
强心甙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抑制Na+-K+-ATP酶,使心 肌细胞内Na+↑→Ca++↑,心肌收缩力加强。
体内过程:
洋地黄毒甙 地高辛
口服吸收% 蛋白结合% 原形肾排泄% 消除半衰期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一节 调血脂药:
胆汁酸结合树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烟酸。
苯氧酸类——氯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 非诺贝特等,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 他汀和氟伐他汀)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节 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
抗高血压药
5、交感神经抑制药 ①中枢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②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③抗肾上腺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6、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肼屈嗪
氢氯噻嗪
利尿药
降压机制: 初期:排钠利尿,减少血溶量。 长期:①动脉壁细胞内Na+↓,通过Na+— Ca++交换,使胞内Ca++↓→血管平滑肌对 血管收缩剂反应性↓②诱导动脉壁产生扩 血管物质,如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
临床应用:单独治疗轻度高血压,常于其他降 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普奈洛尔
钙拮抗剂
降压作用:抑制钙离子内流,舒张血管平滑肌, 降低血压。 临床应用:治疗轻、中、重度高血压。 不良反应: ①β—受体降压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和心搏出 量增加,血浆肾素活性增高,合用β—受体阻断 药可免此反应而增强其降压作用。 ②踝部水肿:毛细血管前血管扩张所致。
时程(ADP)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①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 ②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③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氟卡尼) 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 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胺碘酮) Ⅳ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
奎尼丁
quinidine ⅠA类 药理作用:与钠通道蛋白质结合而阻滞之, 适度抑制Na+内流。
钙拮抗药
钙拮抗剂的分类 一、选择性钙拮抗剂:
1、苯烷胺类:维拉帕米 2、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3 、地尔硫卓类地尔硫卓 二、非选择性钙拮抗剂:
1、氟桂嗪类:氟桂嗪、桂利嗪 2、普尼拉明类:普尼拉明 3、其他类:哌克昔明
钙拮抗剂
药理作用
1、抑制心脏:负性肌力、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 2、舒张血管和其他平滑肌 3、抑制血小板集聚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4、抗动脉硬化作用 5、抑制兴奋—内分泌偶联
S
OCOCH3
N CH2COH2N(CH3)2
硝苯地平
nifedipine 心痛定 舒张血管作用较强, 抑制心脏作用较弱, 主要用于治疗心绞 痛和高血压。
尼莫地平
nimodipine 对脑血压舒张作用 较强,主要用于治 疗脑血管疾病。
H3COOC H3C
NO2 H
COOCH3
N
CH3
H
抗心律失常药
OCH3 OCH3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强心甙
常用药物:地高辛(Digoxin)
洋地黄毒甙(Digitoxin)
O
OH
12 17
O
CH3 19
14 O
CH3
3
OO
OH 6
HO
OH
强心甙——药理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在加强心肌收缩力的同 时,使心衰患者心输出量增加和心肌耗 氧量减少,但使正常人则使心肌耗氧量 增加而心输出量不变。
CH2 O NO2
硝酸甘油CH O NO2 CH2 O NO2
nitroglycerin 硝酸酯类 药理作用:1、基本作用是松弛平滑肌,以 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最明显。 2、抑制 血小板集聚 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1、舒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减少心肌耗氧量。 2、心肌血流重新分配,增加缺血区的 血液供应(选择性舒张心外膜的粗大血 管和降低心室壁压力)。
2、磷酸二脂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依诺昔 酮、米诺昔酮、维司力农等。
3、钙增敏剂 4、血管扩张药 5、血管紧张速I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ACEI的临床疗效:缓解或消除症状, 改善血流动力学变换和左室功能,提高 运动耐力,改进生活质量,逆转心室肥 厚,降低病死率。但缓解症状较慢,可 引起低血压和肾功能下降。
①降低自律性
②影响传导
③缩短不应期。
临床应用:室性心律失常,对强心甙中毒者 更有效。
氟卡尼、普罗帕酮
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能较强降低0相除极速 率而减慢传导速度。限用于危及生命的心律 失常
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心得安 Ⅱ类
➢ 药理作用:①降低自律性;②减慢传导 速度;③延长不应期,但治疗浓度缩短 浦肯野纤维的不应期。
O CH2 CH CH2 NH
普萘洛尔 OH
CH(CH3)2
propranolol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断β受体→使心肌收 缩力减弱,心率减慢)
2、增加缺血区的供血(①心肌氧耗↓,非缺 血区血管阻力↑②心率↓,舒张期↑ ③氧自血 红蛋白的解离↑)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 痛,对心肌梗塞也有效,但不宜用于变异 型心绞痛(阻断β受体→冠脉收缩)。
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
普萘洛尔可取消硝酸甘油所致的反射性 心率加快,而硝酸甘油却可缩小普萘洛尔所 致扩大的心室容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 应。
钙拮抗药
抗心绞痛作用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钙内流↓→使心肌 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 2、增加缺血区的供血(舒张冠脉)
临床应用:对冠脉痉挛及变异型心绞痛最 有效。硝苯地平(nifedipine)可引起反射性 心律加快,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合 用较理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与维 拉帕米和合用应注意对心脏的抑制和血压 的下降。
作用方式
1、状态—依赖性结合:静息态、开放态和失活态 2、频率(使用)—依赖性阻滞 3、受体间的相互影响
钙拮抗剂
临床应用
1、心绞痛:变异型、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2、心率失常 3、高血压 4、肥厚性心肌病 5、脑血管疾病 6、其他: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等
常用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药理作用:轻度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但仅对希—浦系统发生作用。①降低 自律性;②影响传导;③缩短不应期。
临床应用: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危急病 人
不良反应:较少
CH3 NH CO CH2
CH3
C2H5 N
C2H5
苯妥因钠
phenytoin sodium ⅠB类
NH C CO C NH O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
不良反应: 1、毒性作用:①胃肠道反应;②神经系
统反应;③心脏毒性:异位节律(自 律性增高和后除极触发活动)、房室 传导阻滞(房室传导的抑制)、窦性 心动过缓(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2、心脏毒性机制:明显抑制Na+-K+-ATP酶, 导 致 细 胞 内 失 K+, 膜 电 位 减 小 , 自 律 性增高,传导减慢而引起心律失常。
强心甙
不良反应(毒性作用)的防治: ①诱发因素——低血钾、高血钙、低血镁、心 肌缺氧等。 ②快速型心律失常——补钾、苯妥英钠、利多 卡因 ③缓慢型心律失常——阿托品 ④地高辛抗体
给药方法: 药物相互作用:
非强心甙类的正性肌力
1、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扎莫特罗(β受体部分 激动剂)、美托洛尔(β受体阻断剂)、异波 帕胺(多巴胺类,激动β受体)。
抗心绞痛药
➢心绞痛发生的主要机制:心肌对氧的需求
增加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决定心肌氧耗的主要因素:基本代谢、心
室壁肌张力、分钟射血时间、心率和收缩性。
➢抗心绞痛药物的基本作用:1、降低心肌耗
氧量;2、增加心肌供血量
➢常用抗心绞痛药:1、硝酸酯类及亚硝酸
酯类;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 钙拮抗药
粉防己碱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钠普利、 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及培哚普利等。
➢药理作用: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作用机制:①抑制循环和局部组织RAAS;②减
少缓激肽的降解 ➢降压特点:(1)适用于各型高血压,降压时不
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2)长期应用不易引起 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3)防止和逆转 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和心肌肥大;(4)改 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