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0历史1【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三年和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4年的历史学习经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果一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肯定是相当丰富的。

高二学生由于经历了一年的高中学习,新鲜感有所下降,好奇心不大,处于学习的疲乏状态。

因此,在课堂一方面要抓紧重点知识的学习,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消化,避免繁琐复杂,内容冗长。

二是要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语文学习有所掌握,因此可采取合作探究,文学内容进行分类,列表整理等方法,使得这部分内容比较清晰。

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历史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培养学生认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处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某一时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一直都是令世界瞩目国人骄傲的优秀文化。

它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是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我国古代发展轨迹的深刻展现,这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为现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本单元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分量很重,作用极大。

这一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课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二课为文学,第三课为艺术。

这一单元采取的是按内容分类讲述。

不提文学就不完整,所以说文学这一课在这一单元是极其重要的,是整个单元完整性的组成部分。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反映。

本课教学中,教材按朝代顺序分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这些文学形式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下产生,有着各自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2.通过组织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及时代特点;了解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突破方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结合语文学科上掌握的一些技巧来初步分析古典文学的深层含义。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各朝代政治、经济的内容与之充分联系起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

【教学方法】教法:在大化的知识上采用讲授型方法,通过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途径,结合相关图片进行授课。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语文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学法: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通过分组讨论的合作性学习和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体验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和与同学相互交流,吸收彼此的的见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里面采用图片、视频等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型】新课讲授【教学板书】辉煌灿烂的文学《诗经》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古代中国的文学博物馆,让同学们领略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与灿烂。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对联。

对联: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

思考:对联中涉及了哪些文学体裁?【生】:诸子散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古代文化长廊,文学馆的欣赏。

一号馆《诗经》先了解《诗经的》大致情况。

(学生自主阅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饮宴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风为精华,因为这部分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作品欣赏《关雎》(视频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欣赏完作品后,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诗经》有什么特点?【生】: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师】:那《诗经》的地位又如何呢?【生】:○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3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师】:每年端午我们都要吃粽子,那端午这个节日是因为哪人古人而由来的呢?【生】:屈原二号馆《楚辞》屈原生平介绍: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 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师】:那屈原与我们楚辞馆有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解答?【生】:屈原创作的。

【师】: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其代表作《离骚》,他把自己的感情和丰富想象融入其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楚辞的代表作《离骚》请某同学朗诵离骚片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师】:听同学朗诵过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楚辞在句式的表达上与诗经有很大的差别,突破了四言句式的定格,句式参差错落。

比较灵活多变。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浪漫主义风格。

【总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

“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来源。

【过渡】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后来又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到了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赋。

它在骚体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三号馆《汉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汉代大一统的恢弘文化气度。

(学生自主阅读)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图片)【过渡】一提到唐朝,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四号馆《唐诗》【教师提问】唐朝诗歌一般来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接下来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唐朝四个阶段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初唐唐朝建立(618年)到唐玄宗时代。

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登幽州台歌》盛唐(713-766年唐玄宗——唐代宗)唐诗发展到繁荣的顶峰。

①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

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教师提问】李白的诗句我们学过很多,他的写作特点具体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师】: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非常突出浪漫主义风格。

这都跟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教师提问】李白的个性如何?(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些都表现出李白是个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的性格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师】:诗圣杜甫则刚好与李白相反。

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一生都贫困失意,颠沛流离。

【教师提问】他突出的作品是什么?生:《三吏》、《三别》老师给出里面的诗句。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主要揭露的是统治者在政治的昏庸,生活腐朽,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

都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反映现实社会的变迁。

所以说杜甫忧国忧民。

中唐(唐德宗—唐顺宗)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取代昂扬乐观的精神。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的讽喻诗。

《琵琶行》(写文章要关注时代,要和现实结合)晚唐:(836-906年)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称为“小李杜”。

他们所处的时期唐朝走向衰落,个人失意颓丧。

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表格总结】: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诗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中唐白居易讽喻诗晚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师】;为何唐诗能有如此的辉煌的成就,请同学们思考(联系当时的社会)(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①经济上: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政治上: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③文化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