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郁症2
3.安全护理
(1)识别自杀动向: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 治疗性人际关系,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应能识别 自杀动向,如在近期内曾经有过自我伤害或自杀 未遂的行为,或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 抑郁的情绪突然“好转”,在危险处徘徊,拒餐、 卧床不起等,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 来,避免意外发生。 (2)环境布置:病人住处应光线明亮,空气流 通、整洁舒适,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并挂上壁 画,摆放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病人积极良好 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
4.用药护理
(1)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 向医生反映: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抑郁药主要有: ①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应用时间较久,疗效 肯定,但可出现口干、便秘、视线模糊、体位性低 血压、嗜睡、心动过速、无力、头晕、心脏传导阻 滞、皮疹、诱发癫痫等副作用,对老年患者不作首 选药物。②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常见副 作用有头痛、影响睡眠、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轻微,多发生在服药初期,之后可消失,不影响治 疗的进行。③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新药物。因 前者毒副作用大,后者临床应用时间不长,可供选 用,但不作为一线药物。
第二节 老年人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 赵晶晶
一
老年期抑郁症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期抑郁症的概念 护理 熟悉:老年期抑郁症的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了解:老年期抑郁症的概况
她美 短丽 暂的 而英 。又国 绚玫 烂瑰 的 一 戴 生 中安 娜 得 过王 四妃 在 ---
次 抑 郁 症
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也是抑郁症患者之 一
这样的睡眠已成为你的渴望吗?
灿烂的心情你已多久不曾拥有?
你的食欲还这么好吗?
精力不足,兴趣丧失使你不能体 会如此美好的生活……
持续的疲乏感始终伴随你吗?
护理
【评估】 临床表现—识别 既往史—慢性病、家族史 用药史—长期应用某些药物 心理社会功能—性格、行为方式、社会 支持、负性事件
发病有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早年发病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晚年发 病者遗传倾向较小。父母其中1人得抑郁 症,子女患病几率为25% ;若双亲都是 忧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 ~ 75% (二)生物学因素 研究认为抑郁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A)、 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的含 量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
【评价】 个体是否能面对现实、解决内在的冲突 增强处理焦虑和应激的能力 是否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重建和 维持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 是否有自杀念头或行为等。
小结
名词解释
老年抑郁症
护理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 A打人毁物 B冲动伤人 C自杀行为 D逃跑 E拒食
副作用(1)
由于TCAs具有阻断H1受体的作用,因而临床上可能 出现体重增加、嗜睡等不良反应。
副作用(2)
由于TCAs具有阻断M1受体的作用,因而临床上可能出现便秘、 视力模糊、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
副作用(3)
由于TCAs具有阻断α 受体的作用,因而临床上可 能出现头晕、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病例二: • 男,92岁,家人发现近半年来,他变得不 爱看书看报,也不看电视,一家人谈论时 事新闻,他也不参与,直到有一天老人自 言自语“早一点走多好,活着这么没意 思”,才引起家人的重视。
概念
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首发于老年期,以持久 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精神障碍。 临床特征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 躯体不适症状为主。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一般病程较长,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部分 病例预后不良。
高危因素
家族成员中有抑郁症患者 存在生活应激事件 缺乏社会支持 存在物质滥用(如烟、酒、药物) 存在躯体疾病 社会经济状况差
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减少 精力不足,过度疲乏
心理学伴随症状:
情绪低落 思维障碍 意志活动减退 晨重夜轻 迟缓 抑郁性木僵
躯体症状和焦虑是两种常常掩盖核心症状的症状群
躯体症状
焦虑
抑郁症核心症状
自杀问题 老年人自杀倾向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英国约 20%-30%自杀者是老年人,其中65岁以上 占15%。 男性为女性的2倍。 老年自杀率与增龄和性别有关,而躯体疾病, 社会隔绝,寡居,酒精滥用, 是重要因素。 自杀往往伴有妄想,因此严密观察病人具 有什么内容的妄想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
【措施】 心理 日常生活 安全 用药
1.心理护理
(1)阻断负向的思考:抑郁病人常会不自觉 的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向的看法,护理人 员应该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想法并加 以取代和减少。其次,可以帮助病人回顾 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向的看 法。此外,要协助病人检视其认知、逻辑 与结论的正确性,修正不合实际的目标, 协助病人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和参与社 交活动,减少病人的负向评价,并提供正 向增强自尊的机会。
自杀观念和行为 坚定、周全、隐蔽
抑郁性假性痴呆
记忆认知障碍
躯体伴随症状:
疼痛:经常而持续的疼痛,不能完全用生理过 程或躯体障碍加以解释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睡眠过多 食欲紊乱:厌食或贪食,伴体重明显减轻 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常见消化道症状、心 血管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可能掩盖核心症状的情况
【诊断】 1.个人应对无效 –情绪消极、精力不足 2.睡眠型态紊乱 -精神压力有关 3.营养失调-食欲下降、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 4.情境性自尊低下 -自我评价过低有关 5.有自杀的危险 -严重抑郁悲观情绪、自 责自罪观念、无价值感有关 6.生活自理缺陷-意志减退
【目标】 治疗护理的总体目标是:老年抑郁症病人 能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的危险,提高 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状况,减少医疗 费用和死亡率。
常见的不良事件谱
TCAs
口干 视物模糊 便秘 镇静 体位性低血压 心脏副反应 眩晕 性功能障碍
SSRIs
• 恶心 • 紧张
• 睡眠障碍
• 头痛 • 性功能障碍
AHFS 药物处方信息 1999
(2)坚持服药:因抑郁症治疗用药时间长,有些药物 有不良反应,病人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不愿治疗, 可表现为拒药、藏药或随意增减药物。要耐心说服 病人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可 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另外,由于老年抑郁 症容易复发 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 数病人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 有数次复发的病人,服药时间 应该更长。
危害
躯体和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影响慢性躯体疾病康复 躯体病患病率,死亡率上升 加重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所有抑郁症病人10%-15 %自杀致死,三分之二 抑
郁患者表现有自杀观念。
治疗
包括心理、社会治疗及药物治疗 抗抑郁治疗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 头三个月。此期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抑 郁症状,使患者病情缓解。 第二阶段(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后六 个月。此期治疗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 病情复燃。 第三期(维持治疗):目的是预防病情复发。
(三)心理社会因素 老年期一方面对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 能力日趋减退,另一方面遭遇各种心理刺激 的机会越来越多。 亲友亡故、子女分居、地位改变、经济困窘 和疾病纠缠等,都给予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独、 寂寞、无用、无助之感,成为心境沮丧和抑 郁的根源。 社会人口学资料提示独身、文化程度低、兴 趣爱好少、无独立经济收人以及社会交往少 的老年人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识别
老年人具有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悲观、焦虑情绪, 伴有下述9项症状中的任何4项以上者,都可能是老 年抑郁症。这9项症状包括: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动作明显缓慢,焦虑不安,易发脾气;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思维迟缓或自觉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6、反复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7、失眠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3)专人守护: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的病人要专
人24小时看护,不离视线,必要时经解释后予以 约束,以防意外。尤其夜间、凌晨、午间、节假日 等人少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防范。 ( 4)工具及药物管理:自杀多发生于一刹那间, 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都应管理起来;妥善保管 好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 中毒。
病例一 女, 72岁,近半年变得不爱运动,动作缓 慢僵硬,很少的家务劳动需很长时间才能 完成,亦不爱主动讲话,屡问之,才以简 短低弱的言语答复,面部表情变化少,有 时双眼凝视,对外界动向常无动于衷。家 人带她到医院内科求治,疑诊帕金森氏病, 但用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无效。接诊这个患 者时,发现提到她老伴时,患者眼含泪花, 反复追问才讲许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 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
2日常生活护理
(1)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生活要有规律,鼓励 病人白天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晚入睡前喝热饮、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避免看 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会客、谈病情。为 病人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病人充足睡 眠。 (2)加强营养:饮食方面,既要注意营养成分的摄 取,又要保持食物的清淡。多吃高蛋白、富含维 生素的食品,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水 果、蔬菜,少吃糖类、淀粉食物。 (3)增强自理能力-督促、协助自理,重症者做好基 础护理
流行病学
国外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在社区为8 %~15%,在老年护理机构约为30%;我国老年 人抑郁症患病率北京的约为1.57%,上海约为 5.28%,并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趋上升。 抑郁症还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 常生活功能,导致精神残疾。相关研究发现,老 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 症。所以老年期抑郁症已构成全球性的重要精神 卫生保健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各国的防治 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