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教材PPT课件
• “说教材”要求教师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对照新课标认真研 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理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 析时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 标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并弄清楚哪些 知识点可以并联起来, 教材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 从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
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
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这个层
• “说教材:是展示对教材把握程度的一种模式,是自己对教材把 握的一种历练。 “说教材”不同于“通教材”。“通教材”仅 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 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 整体性。
教材是教学永远的基本功。
• 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
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
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
合起来。 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并联起来,进行教
材整合,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这点,就
• 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 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 关系;
• 能提出本套教材处理的合理建议;
• 能提出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和适合本学科的教 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
5
(三)、说教材的误区
• 要注意“说教材”不同于“说课”,“说 课”一般是对一课时的教学处理进行说明, 而“说教材”可以是一个单元,一册教材、 一个学段甚至是整套教材。主要是谈课程 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教 学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关系、教学的建 议等系统说明。
•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 • 本册教材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 • 体例:包括知识结构、专题结构、板快结构、区域结构、 •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
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
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提 倡老师们创新); • 6.如果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对教材处理提出合理建议;能说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 策略。
-
4
• 可以概括为“五个能”:
• 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课程的基本要 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
-
8
(五)、说教材常用的几种形式:
• 一是说整套教材; • 二是学段说教材; • 三是说整册教材; • 四是说单元; • 五是说专题; • 六是说课时。
-
9
二、如何画“知识树”
• 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 上一张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 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 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
6
(四)、几点建议
• 1、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煮教材”。 “煮教材”应该作为常规教研活动,要与 评价考核结合起来。
• “说教材”,人人登台演讲,展示知识树, 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说教 材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要反复讨论, 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 能成诵。
-
7
• 2、要把握一册教材。 • 在新学期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
•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 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 知识树,并在学期初写出教材分析,而不是周备课。这项工作可 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煮”教材,煮熟煮 透,要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即忽视对文本的把握,离开
• 学数学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 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 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 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 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
-
10
• 表述一门学科的“知识地图”,即知识结构,常 用的有提纲式、有树式、有网络式、有表格式, 还有概念图、知识框图……我们选择哪一种好呢? 我想还是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好,以画知识树为主,辅 以其它形式。
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知识树不是一种摆设, 要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把他用活。 • 3、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 备课要备一个单元;上课要考虑单元的整体性。 • 4、要整体把握一节的教材。 • 对于每一节的内容,要从专题性的角度去把握,比如, 讲整式的概念,特别是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要从字 母于运算的角度去把握,而式的概念又和方程的概念 有联系,也有区别。 • 5、要把这一“说教材”的活动逐步发展为师生共同 说教材。尤其是学生学完一单元后让学生进行自己说 教材的比赛活动,特别关注于学生的再创与新的问题。
文本去单纯讲求教学方法改革,只有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
读和把握,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教学,哪怕教学方法不是那么好
看,那么时尚,也要做好教学的- 保底工作。
3
(二)、“说教材”包括的内容:
•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学 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 );
• 一、如何说教材 • 二、如何画“知识树” • 三、课例分析 • 四、实例分析
-
1
一、如何“说教材”
• (一)、说教材的目的:
• 教学研究主要研究什么?王敏勤教授认为:简单说就是教什么 和怎么教的问题。到底教什么?看起来问题简单,其实恰恰是
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问题。 王敏勤教授指出在 教学研究中,老师们往往是重视了对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对教 学内容的研究。其实把握教材、研究教材是教改永恒的主题。 王敏勤教授讲到:开车最怕路不熟,教材最怕教材不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