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的课堂教学自主课堂即时评价课堂教学是教学六认真中最重要的一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如何构建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大家讨论的话题,我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1.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导学手段要新、趣,形式丰富多样.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
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作为中学化学老师,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不断地学习。
一堂具体的化学课,就是一个个真实的情境衔接、转换与推进。
从一堂课的导入新课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着奇、趣、新、有针对性、启发性或者有探究性价值。
使课堂的每一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境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
1.1 导入新课,应做到短、新、精、平、奇——教师引入的语言简短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氧气性质”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语:谁能说出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是动物生存必需的气体?根据你的亲身体会能说出它的哪些性质?——导入新课要有新意,形式新颖。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课时,可向事先用酚酞画过画的白纸上分别喷洒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使白纸上相继出现“美丽”图案,然后图案消失。
以这样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画龙点睛。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一节时,教师可向学生讲一个精彩的元素故事。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的知识坡度不宜过大,最好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时,要先在一个平台上。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第一单元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就是在简单的导语中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和悬念,以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稀有气体”内容时可作如下导语:大型庆祝活动上空悬浮着大气球,其实不是充灌的氢气,而是稀有气体氦气,你们知道是为什么?1.2 以丰富的情境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推出多样性的情境,并有机的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以鸡蛋和稀盐酸反应的反复沉浮现象,促成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并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在教学甲烷时,可通过放映海底“可燃冰”影像片,创设推进有效教学的课堂情境。
,利用“酒精汽油”的应用为背景材料,推进酒精知识的教学。
,教学中可以突破教室的“墙壁”、学校“围墙”,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走向工厂、农村,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境。
例如,带学生到自来水厂参观了解自来水生产过程;到学生到化工厂了解污水处理原理;带学生到学校的花圃测定土壤的酸碱度等。
,必将使课堂教学的情境更丰富,教学效果更有效。
2.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创造自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化的结果,在新的师生关系下,要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凭借自己出色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与对课堂气氛的调控能力,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创建自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而这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的。
一个严肃的环境下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更不用说进行自主课堂教学。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
因此要顺利开展自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负担,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无知”,排出顾虑,大胆在同学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解之处,让同学和老师帮助解决。
因此,课堂学习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
2.2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加强情境创设、精选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自我创造活动中培养出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热情。
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获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行为,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注意保持和强化这种情感,达到兴趣先导,情感投入,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目的。
2.3 培养自主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的核心观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验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交流讨论、实验探究的情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并且激发探究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倾听能力、评判能力、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听者变成了研究者。
例如,在《白色污染》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获知塑料制品的利与弊,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互相合作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养成绿色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素质。
2.4 开放时空,展示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但实际上都是来源于生活。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本来的样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情境化,就能在课堂里为学生创造出学习和探究的时空。
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对话”,而前提是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情感的沟通、气氛的融洽。
在教学的“对话”中,教者的重要责任在于有的放矢地选择话题,灵活有效地拓展空间,适时适度地点拨,还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为学生探究提供潜在的动力。
3.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即时评价,评价要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即时评价,让学生不断深入地探讨问题,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是在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的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的交流、合作和沟通活动,其间不仅有认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是情感、态度的沟通和碰撞。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即时评价,才能增强它的有效性呢?3.1 合理评价、点拨激励,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常设置一些情景,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给予合理的评价。
当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即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和自尊心的满足与维护,为下一步解决问题,补充与完善答案奠定基础。
,在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末”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有催化作用,学生们大多是这样设计的:将少许红砖粉末加入到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中,看是否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此时,我问同学们:根据你们的设计我可能会认为这大量的气泡是红砖粉末产生的,这说明你们的设计有不完善的地方,能改进一下吗?这时有些小组陷入僵局,此时,我对该组同学说:“别着急,让我来给你出出主意,好好领会课本上关于催化剂的定义,看看作为催化剂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最后,该小组的同学茅塞顿开,很快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方案,并且很自豪地对全班汇报了本小组的实验设计。
我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评价:“刚才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动脑,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事实证明,你们是好样的,你们完全有能力学好化学。
”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每节课都处于期待成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得到中肯评价和积极的参与状态之中。
3.2 学生互评,互相促进,既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让学生自评、互评时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通过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助互学、共同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3.3 巧用眼睛,无声评价,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前后,在学生的答后评价中,要适时巧妙地运用目光的力量来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架起理想的桥梁。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眼睛,无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
,当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疑难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眼睛也应跟着闪出一个大问号,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当教师发现某位同学跃跃欲试却欲言又止时,应迅速投去热情的目光,这目光的力量足以使学生鼓起勇气并高举起手;当教师听到学生正确无误的回答时,眼睛应迸射出喜悦的目光,这目光输送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而当教师听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目光不应流露出半点埋怨、责怪,而应充满谅解、鼓励和希望。
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有效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