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家的孟禄(Paul Monroe,1869 年—1947年)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 生物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 人的心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基 础。他在《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 仿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三)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 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对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 本身‛这一著名论断的直接运用。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应该是前苏联的米定 斯基,他在《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 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类本身’这个著名原则出 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劳动过 程中产生出来的。‛
古希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发展的源头;“自由教育” (Liberal education)是西方的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师从苏格拉底10年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师从柏拉图12年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1、古代社会的特征: 生产工具是手工的金属工具; 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以及古代宗教等知识体系产生; 古代农业; 私有制产生和发展,古代国家产生,阶级斗 争的出现。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2、古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 ; 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 主; 教育方法上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 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与宫廷学校
中世纪西欧的宫廷学校是帝王、王族和显贵为培 养自己的子弟所设置的专门教育设施。教育内容 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为主,培养国家所 需要的能治理国家的官吏。宫廷学校在西欧中世 纪早期就已出现,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3、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2)中世纪西欧教育
“如果没有修道院那高墙之内的修士们抄写文 本的努力,没有修道院学校所实行的教育,没有修 士们的积极传教,古典文化的成分也难以延续和保 存下来,基督教也便难以传播和确立。” 中世纪“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 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 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 透了神学的性质”。(恩格斯)
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学习目标


古代的教育思想萌芽 一、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代的教育思想创立 现代的教育思想发展 二、理解教育的功能及概念 当代的教育思想繁荣 三、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理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及 其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西欧封建社会的闭 塞局面,并从人才上和思想上为文艺复兴做出了准备。
4、中国古代教育
——以官学为主导(“学在官府”) ——以儒学为正宗(“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四书五经”) ——以德育为首位(伦理道德本位) ——以选举为途径(科举制度)
第二节 近现代教育
(三)劳动起源说
(1)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所产生的 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 (3)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与意识的 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 过程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和原始社会的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 18世纪蒸汽机地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地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 育的巨大变化。
(二)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 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 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 展的杠杆。 当前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 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成为与古代教 育区别的一个重要特点。


民主的教育 教育的民主
问题研讨: 关注教育的压迫现象 ——谁压迫了学生,是教师吗? ——谁压迫了教师,是校长吗? ——谁压迫了校长,是局长吗? 被压迫者的形象: ——个人追求常被剥夺 ——少有自己的声音 ——取悦于压迫者 ——接受强迫其身上的被动角色 因此,我们应呼吁教育的解放,且一定是大家共同获得 解放,使所有人都能获得生成。

普及教育的出现: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
普鲁士,时间是1754年。其次是奥地利,时间是 1774年。美国是1852年,英国是1870年,日本 是1872年,法国是1882年。义务教育的年限也 逐渐地从4年延长到6年、7年、8年,到现在最长 的达12年。
背景: 生产的要求 物质的丰富 无产阶级的需要 教育理论的发展 意义:一方面,使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 少数人的教育变成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 由特权变成了每个人应承担的义务。
西方古代教育(古西腊教育)


苏格拉底的教育观
主张“美德(智慧、正义、勇敢等)即知识” 主张知识是一种内在的知识,是一种不可教的知识; (内发论的教育观) 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之人,主张“智者统治, 别人服从” 提出“精神助产术”方法。


拓展阅读:
柏拉图的“阿加德米”
3、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西欧教育)
拓展阅读: 世界最早的学校 ——苏美尔的“泥版书屋”
中国最早的学校
“庠(xiang)者,养者,校者,教也;序 者,射也。”《孟子· 滕文公上》。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 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 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 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也是战国之世闻名列 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孟子荀子曾在此任教。



(2)中世纪西欧教育 时间是(476—1453)
中世纪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基督教文化); 修道院制度:修道院承担了全部的教育职责。在相 当长的时间里,只有修士和教士才是文化的掌握者, 是社会契约和法律条文的记录者、历史的撰述者和 文化的传播者。


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唯一的教育机关,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 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一、近现代社会的特征 二、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关于“教育”的理解
(一)近现代社会的特征


近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根本区分就在于经济形态从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不断发展和变换的商品经济; 生产方式从从手工生产转变为大机器生产。与之相适应, 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古代的专制政治走向现代的民主 政治。 与政治经济的变革相适应,社会关系从古代的人身依附 关系逐渐转变为物的依赖基础上的人的独立个性之间的 交往关系。日益健全的法律、道德和宗教一起成为社会 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 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的力量。
(一)生物起源说
(英)沛西· 能认为,“高等动物如狗和猿, 它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的模型。”
沛西· 能在其《人民的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 从它的起源上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 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 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们之所以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 《教育原理》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委员会“中等教育改组委 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 确立了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民主观念原则, 应使每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 发展他的个性。 1932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 会制定了一项为期8年(1933~1941)的大规模 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

古代学校的出现。
古代学校的出现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部分社会成员能够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精神生产; 第二,语言和文字的出现; 第三,固定的场所和空间。 古代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诞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 重大进步。
如:公元前4000~前3000年居住两河流域(“史书称两河流 域为“肥沃的新月地带”)南部的苏美尔人建立了一系列 城市国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并发明了世界上最 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3、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下几个 方面: 教育内容的体系和结构的科学化 教育方法,手段的科学化 教育理论和研究的科学化 教育效果测量和评价的科学化 注重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关注人的 可持续发展等。
3、西方古代教育(古西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教育:军体教育
——严格的新生儿检查 ; ——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0~7岁); ——公共教育(7~18岁); ——正规的军事训练(18~20岁)。
3、西方古代教育(古西腊教育)
(1)古希腊教育 雅典教育:博雅教育
——家庭教育(0~7岁) ——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教育(7~13岁) ; ——体操学校教育(13~15岁) ; ——体育馆教育(15~18岁); ——军事训练团教育(18~20岁)。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说
(法)勒图尔诺(1831-1902)在其代表作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提出“教育超出人类 社会的范围,在人类出现以前就产生了,如动 物界也存在教育。” 在《动物之教育》一书中,他认为,不但脊椎 动物,即使无脊椎动物中一样存在教育,如: 蚂蚁中存在“师生”关系;动物中广泛存在着 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