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法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8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8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
(一)师资条件9
(二)教材编写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9
七、参考文献10
八、其他说明1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72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

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

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

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

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识别幼儿行为反映的心理状态
2、能根据幼儿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应对
3、能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采用正确的对待方式
4、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其做出有效的意志培养
5、能判断幼儿心理状态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2、具备教育教学安全意识
3、具备良好的节约意识
4、能够解决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协调
、(四)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为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课程的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以幼儿心理学的概论及幼儿注意等十个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

课程领域及项目名称见表1。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专业。

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内容。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总体采用情境教学法,五个情景采用多个任务驱动法,每个任务有多个要完成,采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具体的项目根据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过程性)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实验报告、闭卷或开卷测试等。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在
录,同学,教师观察
创新精神有自主学习计划,在作业练习
中能提出问题和见解,对教学
或管理提出意见或建议,积极
参与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个人作业
自主学习
计划,口头
书面提问
学生自评5%
小组互评
教师评定
总结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师资条件
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体现情境化,在每一个情境下设计若干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并指出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的情境。

情境的选择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采用递进的方式来组织编写。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施工组织与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过程控制组织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各种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模块考试”等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充分利用心理学书籍、心理测试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七、参考文献
1、推荐使用教材
《幼儿心理学》
2、推荐参考教材
《学前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理论基础》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调整考核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