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皮肤》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皮肤》教案
小结:鱼的身体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会减小水的阻力,完成对黏液作用推测的验证。
小结:生活在水里的鱼,身体表面的鳞片、黏液和身体颜色都是为了相适水中的生活环境。
教师提出问题“其它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它们皮肤又是怎样的呢?”进入下一活动内容。(出示图片视频)
三、拓展活动:
其他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它们的皮肤又是怎样的呢?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汇总并做简单总结。
课堂检测与反馈
板书设计
动物的皮肤
看:画一条鱼标出鳞片、深浅
摸: 滑有粘液
教学反思
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发现:涂的颜色和背景同色或接近背景颜色的小鱼不容易发现。相反小鱼的颜色和背景颜色对比越明显就容易被发现。
展示池塘中不同颜色的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哪个更不容易被发现?加深学生的认知。
拓展认知:为了加深学生对鱼身体表面体色不同的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课件出示海洋鱼类与它们的生存环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鱼类都是通过皮肤接触、感知环境,让自己的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动物皮肤的哪些特点能帮助它接触和感知环境呢?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动物的皮肤
出示鱼的图片,我们从身边熟悉的鱼开始研究好吧?
二、探究活动
(一)初步观察
出示图片:鱼身体表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皮肤表面覆盖鳞片。
鱼鳞对鱼在水中生存有什么有利之处?(保护鱼体)
除了皮肤表面明显的鱼鳞,鱼的皮肤里还有哪些秘密呢?你想怎样研究?
(三)身体表面滑滑黏黏的,这对鱼在水中生存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鱼表面粘液的作用。
1.实验前,检查气球是否完整、不漏气。
2.利用漏斗往气球中装水,小组合理搭配,确保不要洒太多水。
3.用手抓气球时,要用指腹,不要用指甲,以免扎破气球。
4.用手摸完气球后,要及时将手上的洗洁精清洗干净。
5.实验完成,用抹布将桌子才干净,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没涂洗洁精前让学生摸摸气球表面,试着用手抓一抓气球,看能否抓起;涂上洗洁精,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气球表面,试着抓一抓气球,看能否抓起。
引导学生对比体验,直观感受到在模拟实验中洗洁精相当于鱼身体表面的黏液,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摩擦,减小鱼游泳时的阻力,使鱼游得更快,也可保护鱼不容易被捕捉。
科学态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皮肤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增进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喜爱动物,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观察、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动物皮肤表面特点;说出动物通过皮肤能够接触和感知环境。
进一步观察鱼
1、鱼的身体背腹部颜色不同、身体表面滑滑黏黏的
2、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鱼的背部颜色深,鱼上方的敌害从上向下看,不容易发现鱼。鱼的腹部颜色浅、成白色,鱼下方的敌害从下向上看,不容易发现鱼。鱼的这种特点使鱼保护了自己,适应了水中生活。
(二)模拟探究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
尝试给灰色背景中的小鱼涂上不同的颜色,观察小鱼涂上什么颜色才不容易被发现。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下你们小组的交流结果?
老师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四、总结提升:
今天通过研究动物的皮肤,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用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学习活动,研究了动物的皮肤。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推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动物的皮肤特点与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
三年级科学学科备课
第 一单元 总课时数:4 备课时间:2020、9、1
课题
2、动物的皮肤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接触和感知环境;初步了解动物的皮肤特点是与其所处环境是相适应的。
科学探究:能通过模拟实验,感知体验动物皮肤的特点;能将动物皮肤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建立联系,简单解释动物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
进行模拟实验,感知并体验动物皮肤的特点,并将动物皮肤的特点与其所处环境建立联系,试着解释动物是怎样通过皮肤适应环境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多媒体。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小鱼、气球
学生:洗洁精、毛巾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2020、9、8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皮肤,你能根据经验猜出图片中各是什么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