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3)精品PPT课件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3)精品PPT课件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炎或紫癜。
42
制定计划
43
四、治疗要点
44
1.病因防治:避免病因。 2.抗过敏治疗:常用抗组胺类药,如苯
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等。 3.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等。对腹型
和关节型有较好的疗效,对肾型疗效不 明显。肾型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可用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治疗。 4.对症治疗
6.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压迫止 血的方法,并能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 黑便,一旦发现出血及时就医。指导病人 自我防护。
28
效果评价
29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 的身心反应。
30
课堂小结
❖ ITP是由于自身免疫导致血小板破坏。 ❖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
发生内脏出血,但可自行缓解。慢性型出 血症状相对较轻,反复发作,很少自行缓 解。 ❖检查血小板、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 均异常。 ❖病情严重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护理主 要是加强观察,预防出血。
4.肾型:病情最严重。严重者可发展为慢 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发生尿毒症。
5.混合型:以上临床表现如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类型并存,则称为混合型。
39
三、检查及诊断
40
(一)检查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或管
型尿。
41
(二)诊断
❖常有呼吸道感染史。特征性皮肤紫癜表 现,可伴有胃肠、关节、肾脏症状。
45
五、护理诊断/问题
46
1.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与血管通透性 和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腹痛、关节痛 与局部过敏性血 管炎性病变有关。
47
实施护理
48
六、护理措施 ★
49
1.对症护理:如关节型病人,应将受累的关 节放在适合位置,少活动;胃肠型病人可 遵医嘱皮下注射阿托品缓解腹痛。
2.病情观察:观察皮肤出血部位及范围,注 意有无关节、消化道、肾脏等受累情况。
3.用药护理:用抗组胺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 及驾驶。
4.健康指导:指导避免致病因素,指导进行 自我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0
效果评价
51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 的身心反应。
▲避免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因素:如便秘、 剧烈咳嗽等。具体护理见本章第一节“出 血及出血倾向护理措施”相关内容。
26
2.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 3.预防感染护理。 4.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有无糖皮
质激素副作用、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7
5.日常护理:给予食物,避免引起或加重 出血。稳定病人情绪。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1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2
概述
❖由于止血机制(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 的一类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因 血小板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 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2.骨髓: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伴成 熟障碍。红系和粒系通常正常。
3.其他:大多数ITP病人血小板抗体阳性、 血小板相关补体增高。
16
(二)诊断 ▲ 皮肤、粘膜出血 ▲ 血小板减少、功能异常 ▲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17
制定计划
18
四、治疗要点
19
1.急性ITP 轻症仔细观察。重者给予激素、丙种 球蛋白或脾切除。
11
12
2.慢性型 中青年女性多见。与自身免疫、 雌激 素变化有关。以反复发作为特征。 ▲起病情况:起病慢,一般无前驱症状。 ▲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反复发生皮肤 黏膜瘀点、瘀斑,女性病人月经过多, 每次发作常持续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 内脏出血少见。
13
14
三、检查及诊断
15
(一)检查
1.血小板检查:急性型血小板低于 20×109/L,慢性型为50×109/L左右;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 阳性。
20
2.慢性ITP
BPC<50×109/L时积极治疗。 ▲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脾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免疫抑制剂:常用于上述治疗无效或者疗
效差者。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用于危重、难治性
ITP。 ▲血浆置换:减少循环中抗体和免疫复合物。 ▲输血及血小板悬液:常用于紧急抢救时。 21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理
22
五、护理诊断/问题
23
1.组织完整性受损: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有 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24
六、护理措施 ★
25
1.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
▲减少活动:急性期血小板低于20×109/L 时要卧床休息。
▲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或者抑制其功能的药物。
31
过敏性紫癜
32
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壁变 态反应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非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炎、肾炎为临床特 征。本病多见与儿童及青少年,以冬春季 节多见。
3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
1.病因
▪ 感染 ▪ 食物 ▪ 药物 ▪ 其他
2.发病机制 过敏源
机体产生变态反应 毛细血管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35
评估病人
36
二、临床表现
37
❖多数病人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 感 染史,随之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1.紫癜型:最常见。紫癜多位于下肢及臀部, 常对称分布。
38
2.腹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易误诊为 急腹症。
3.关节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及 功能障碍等,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 发生内脏出血。
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6
(一)病因
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有密 切关系。
2.免疫因素: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 3.肝、脾作用:对血小板有破坏作用。 4.遗传因素。 5. 雌激素作用:青春期后及绝经期前容易发
病,妊娠可以使病情加重或促使复发。
7
(二)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
产生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结合
在脾中破坏
8
评估病人
9
二. 临床表现
10
1.急性型
多见于儿童。多与某些病毒 感染 有关。多为自限性,病程4—6周, 很少复发。 ▲起病情况:起病突然。大多在出血 症状发作前1~3周有感染病史。 ▲出血症状:全身皮肤有瘀点、瘀斑、 紫癜,严重者有血疱及血肿形成, 甚至内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