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苏争霸(历史PPT教学课件)

美苏争霸(历史PPT教学课件)


缓 和
紧 张 苏 美
赫鲁晓夫访美 戴维营精神
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对话谈判,和平战略
对外 政策
政策变 化原因


苏实力增强
实力相对下降
柏林墙的修筑表现出美苏双方在两大阵营的对 峙中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反应了什么实质? • 苏联:对西方的渗透虽然采取了十分强硬 的态度,但也表现出其在竞争对峙中缺乏 信心、不得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以稳固统治 的现实; • 美国:对苏联一方的做法虽然十分恼怒, 但最终选择了沉默,面对既成事实,并未 因此激化矛盾。 • 实质:是双方军事对抗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原因:
苏联:
积极进攻战略 表现:
经济增长缓慢 军事力 美国:(尼克松主义) 量相对下降 侵越战争 尼克松主义 战略进攻转为 从越南撤军 史实: 战略防御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杜鲁门主义

尼克松主义
欧洲为中心的
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转为战略防御 越战失利
经济增长缓慢
全球性进攻战略
小规模局部战争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TMD
NMD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re Missile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 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 划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 境,美国企图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第3课 美苏争霸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纵览图示
两极初成 阵营对峙 争霸初期 50中 多极化 80末 现在 争霸中期
1945
1947
60中
70末
争霸末期 70末
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 的变化;新兴实力的崛起等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中美关系正常化 入侵阿富汗 结束越南战争
星球大战 计划 古巴导弹危机
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成功发射升空
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 52分,美国研制的人 类首架太空战斗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括 控制,捕获和摧毁敌 国航天器,对敌国进 行军事侦察等等。
从军事方面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与苏 争霸中采取守势的原因?
材料1: 1961-1975年苏联军费开支的年增长率为8%,
几乎高于美国一倍.到1978年的军费开支达1250亿美元, 比美国高20%,居世界首位.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材料二 • 对外扩张、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 洲际导弹 1968 1054枚 858枚 力; 1978 1054枚 1400枚 潜艇发射导弹 1968 656枚 121枚 • 苏联通过改革提高综合国力,并在战略武 1015枚 器方面与美国相持。 1978 656枚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1968 1978 1968 1978 545架 155架 432架 4300枚 11000枚 135价 1300枚 4500枚
苏在亚非扩张 美推行“星球大 入侵阿富汗 战”计划
积极进攻战略 尼克松主义
全球缓和,全面收缩
对外 政策 美 对话谈判,和平战略
政策 变化 原因
苏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里根主义,星球大 战


苏实力增强 实力相对下降
经济实力同美国差 经济陷于停滞;农、 距大为缩减,军备 轻、重比例失调使 竞赛赶上美国 经济困难加剧 经济增长迟缓,陷 经济军事实力有所
Russia
America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 反映美苏争 分别是谁? 霸的态势,优 势在美方
争霸的概况: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双方首脑: 尼克松 基本态势: 勃列日涅夫
苏攻美守
改革使军备力量大增, 原因: 经济差距缩小 对欧洲“缓和”战 史实: 略 在亚非侵略扩张
阶段 领 苏
导 人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70年代末
80年代
赫鲁晓夫 肯尼迪等 既缓和又紧张 优势在美
赫鲁晓夫访美 戴维营精神 柏林墙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等 苏攻美守 美从越南撤军 尼克松访华
戈尔巴乔夫 里根等 美攻苏守 苏从阿富汗撤军

基本 态势
缓 重大 和 事件 紧 张
争霸的概况:第三阶段:8 0 年 代
双方首脑: 基本态势: 里根 戈尔巴乔夫
美强硬 苏全面收缩
争霸及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经济 原因: 困难以及社会矛盾激化
苏联:
全面收缩 反映 美国:
从阿富汗撤军 放松对东欧控制 史实: 中苏关系正常化 裁减军备 原因:里根上台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上升
对苏强硬政策 史实:
20 世纪80年代






阶段
领导 人 基本 态势 重大事 件 苏 美
50年代中-60年代中期
60年代后-70年代末
缓 和 紧 张
苏 美 苏 美
对外政 策
政策变化 原因
二 争霸的概况: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双方首脑: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赫鲁晓夫
基本态势: 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缓和 表现: 紧张 柏林墙的修筑 古巴导弹事件 赫鲁晓夫访美 戴维营会议
阶段 国 家 政 时间 策原因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期 孤立、反对中国
第二阶段
6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末 同中国实现 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
80年代 与中国关系 时好时坏 仍没有放弃 霸权政策
处于守势 丧失独霸地位
军事上被苏联赶上
阶段
领导 人 基本 态势 重大 事件 苏 美
50年代中-60年代中期
60年代后-70年代末
赫鲁晓夫 肯尼迪等 既缓和又紧张 优势在美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等 苏攻美守 美从越南撤军 限制和裁减核武器 苏入侵阿富汗
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斗争 积极进攻战略 尼克松主义 经济实力同美国差距大为 缩减,军备竞赛赶上美国 经济增长迟缓,陷入越战
美苏争霸的影响
1.带来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2.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3.美苏两败俱伤,彼此削弱,冲击了战后二
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美苏争霸的启示
1.霸权主义政策害人又害已.
2.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 竞争,尤其是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实 力的竞争.
通过综合美苏争霸的阶段史实,归纳美苏争霸时期各自对中 国的政策,并且分析其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