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评价与培养
(二)持续性延长 【实验研究】 在一个实验研究中,三四岁儿童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 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 (三)细致性增加 【现象分析】 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 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为什么?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评价与培养
(四)概括性提高
(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评价与培养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评价 【分组讨论】如果要判断一名幼儿的观察力水平 的高低,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判断?
(一)评价标准 1.观察的有意性 2.观察的顺序性 3.观察的细致性 4.观察的理解性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评价与培养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案例分析】 4、生活中常听到幼儿这样衡量时间:“天快 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 上”“早上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就 是午睡起来以后”,“晚上就是爸爸妈妈来接 我们回家的时候”, “时钟上的小人站得笔 直的时候,就是该起床的时间”,“日历上是 红字的日子,不上幼儿园,到了黑字的时候, 就又要上幼儿园了”等。如何看到这些现象?
*当视觉和触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 知的效果较好。
3、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 现的,视知觉起主导作用。
思考:幼儿的大小知觉发展的趋势?



2.5岁—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 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 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 实物的大小。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初期(3岁左右):能辨别上下 幼儿中期(4岁左右):能辨别前后 幼儿晚期(5岁左右):以自身为中心辨 别左右;7岁以后能以他人为 中心辨别左右。
思考:如何促进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1、幼儿园老师帮助幼儿认识方位时,要和实物对应 起来。 2、幼儿园老师排练体操、舞蹈动作时要做“镜面示 范”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的种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包括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
2.社会知觉:

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的知觉和自我知 觉。(学前儿童的社会知觉将在社会性一章中 探讨)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四、感知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认识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 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二)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 主观因素
人的知识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但 我们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种特性叫做知觉 的整体性或组织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定律: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封闭律
(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 在一起。
感觉 区别 知觉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得深入和发展;是对 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资料分析】刚果的俾格米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 热带森林中。人类学家科林.特恩布尔曾描述过其 生活方式。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 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当科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 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 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 “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 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 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 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 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提问:俾格米人为什么看到我们熟悉的水牛时却 认为是虫子?这说明了什么?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评价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一)目的性加强 【案例分析】 给幼儿一张图片,上面画着几个孩子在溜冰,冰场上 有一只手套。向幼儿提出任务,要求他们从画面上找 出那个丢了手套的孩子。小班孩子大部分根本不认真 去找。他们观察时,胡乱看一些无关的细节,完全忘 了观察的目的。中、大班幼儿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 他们能够按照成人规定的观察任务进行观察。不同年 龄段的幼儿体现出哪些观察力方面的差别?
如何培养幼儿的颜色视觉?
色形板
研究结果表明: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二)听觉
1、胎儿的听觉 2、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 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新生儿喜 欢听柔和的、高音调的声音。 3、婴幼儿的听觉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儿 童的听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12—13 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 年以后,听力逐渐有所降低。
(四)痛觉的发展 【案例分析】 威威不小心摔倒在客厅里,正爬起来的时 候,奶奶看到了,连忙大呼小叫地跑过去, 一副担心、紧张的神情。看的奶奶后,已 经快要爬起来的威威又一屁股坐在地上, 撇了撇嘴,哭了起来。 【提问】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1、方位知觉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2)空间关系的掌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形状 颜色 大小 滋味 气味 质地
感官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温度
皮肤
整体属性
知觉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形状知觉 (1)婴儿的形状知觉 (2)幼儿的形状知觉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认有先有后,顺序 是怎样的呢? 顺序是:
★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初期: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幼儿中期: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长方形、半圆形和梯形; 幼儿晚期:能正确辨认各种几何图形(包括 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可以掌握基 本图形名称。

(二)时间知觉的发展

由于时间的抽象性特点,幼儿知觉时间比 较困难。

请你默读第61页相关内容,找出幼儿时间 知觉的发展趋势。
趋势:幼儿的时间知觉的精确性随着年龄 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而提高。
请你按照幼儿掌握时间概念的先后顺序排 序:

前天 昨天 今天 明天 后天 年 月 天 小时 分钟 秒 掌握时间概念的顺序是:由中间向 两端、由近及远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自我分析】教师出示红色的苹果让学生观察。 【提问】 1. 请你描述一下苹果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帮 助幼儿认识苹果? 2.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 动是怎样进行的?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 (一)感知觉的概念 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2)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 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 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 :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 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
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语词来标志它。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 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 的整体。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1 知觉的选择性 2 知觉的整体性 3 知觉的理解性 4 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客观因素
a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
例:黑板上的白粉笔;书中的黑体字;用有色笔改作 业、书中标重点、讲课声音大小有变化
b 新颖的、运动的对象,容易被选择出来
教学:使用活动教具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案例分析】 5、妈妈告诉孩子,时钟走到6点半就可以打开 电视看《猫和老鼠》,孩子等得不耐烦了,就 要求妈妈把钟拨到6点半。有个孩子听见妈妈 说:“日历都快撕完了,还有几天就要过新年 了。”他跑去把日历统统撕掉,回来告诉妈妈: “快过新年吧,日历已经撕完了!”如何看待 这些现象?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案例分析】 1、游戏活动中,小班的王老师对小朋友们说“举起右手”,小朋友 们都不知所措。然后王老师说“举起拿勺子的那只手”,小朋友 们都做到了。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2、“六、一”节快到了,教师正在中班给幼儿排节目,可是有的孩 子分不清左右,老师就不断地责怪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左 右方向都分不清”。你怎么看待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态度? 3、婴儿到了吃奶的时候,会自己醒来或哭喊,这是为什么?儿童最 早靠什么判断时间?
3、深度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知 觉。


幼儿能够分清他们所 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 远近,但对于比较广 阔的空间距离,他们 还不能正确认识。 幼儿的深度知觉发展 受他们的经验影响比 较大。
如何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
1、将幼儿带到大自然或现实生活情景 中有目的地观察,使他们亲自体验到物 体的实际大小与远近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认识远近,绘画 活动中近的画的大一些,远的画的小一 些。
如 何 预 防 幼 儿 近 视 ?
2、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 又称辨色能力。
基本色 混合色 近似色
幼儿初期(小班)——能初步辨认红、 黄、蓝、绿等基本色,辨别混合色与 近似色有困难,难以说出颜色名称。 幼儿中期(中班)——认识基本色,近 似色,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大班)——认识颜色、调配 颜色,说出基本色、混合色的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