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着眼于根基教育,利用语文学科的资源优势,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人类美德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教会孩子科学的生活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以推广潍坊市教科院研究确定的“345”小学语文基本教学流程为抓手,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重点,规范全县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习惯培养等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自己的突破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

二、基本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分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分述如下:(一)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了各学科统一要求的认真听讲、爱惜学习用品、认真完成作业等共性学习习惯外,还有本学科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三方面的习惯。

1.识字写字习惯:低年级要通过指导、提示和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高年级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行款整齐,书写有力,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2.阅读习惯:从一年级起就要认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成,从读书姿势、读书集中注意力,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查阅字词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大量阅读课外书、报的习惯。

3.习作习惯: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勤于积累、勤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是一项如同嚼蜡,甚至是苦不堪言的任务,而是一项快快乐乐的活动。

(三)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分三个维度表述的,过程与方法是其中的一个维度,方法的归纳和运用,是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

因此,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教师都要不失时机的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总结、归纳学习方法。

这看上去是耽误了学习知识的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会因为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效率。

老师们平时注意帮助学生归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写字的方法、记忆的方法、预习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搜集信息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搜集习作素材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等。

(四)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五)识字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六)阅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年级阅读的基本目标如下。

低年级: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中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七)习作上学期的“指导意见”我们曾指出,近几年,我县的小学生习作教学在教研室、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当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小学生习作水平乃至整体语文素养一直难以有效提高。

其实,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学生整体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文教学无非就是读写训练,习作占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一直以来,我们的测试题的设计,习作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权重。

但由于阅卷过程中,有很多老师责任心差,好人主义思想作祟,习作判分随意性强,送人情分,师生在习作教学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分数不成正比,影响力广大教师这方面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提高全县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要求广大教师明确习作目标。

各年段习作教学的任务目标是:1-2年级从写话入手,加强口头作文练习,完善口语交际能力,进入写话阶段;3-4年级从习作入手,提高片段的写作练习,写清楚一件事,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5-6年级则要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教学措施(一)培养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各年级在习惯培养方面,都要落实以下几个环节:一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后回顾知识的习惯;三要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四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五要让学生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

培养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比学到了某些知识还金贵得多。

(二)培养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也就说,学习活动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根本。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如语文素养展示、读书汇报会、演讲等;三要从我们教师自身出发,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增强授课的生动性。

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不是一项如同嚼蜡,甚至是苦不堪言的任务,而是一项快快乐乐的活动。

(三)归纳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归纳,不能只靠教师讲授,教师应在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个学习方法之后,先提示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根据学生归纳的情况,教师进行整理,最后再用这个方法学习一项同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对方法的认识进而增强运用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掌握的方法就丰富了。

(四)汉语拼音在汉语拼音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出现汉语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要注意三点:一要在拼读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掌握拼读的规则、规律和方法;二要把握好抄写拼音的量,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三要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把巩固拼音与学说普通话、识字相结合。

(五)识字写字1.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

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

2.要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认写分开”的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并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重复出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及时巩固。

要求认识的字,必须要让学生认识,达到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的标准即可,不要拔高要求,也不能完不成这一任务目标。

要求会写的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要按照写字教学的要求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要求。

3.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首先,要在语文课的总课时中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认真上好写字课。

一、二年级铅笔字,三至六年级钢笔字的练习务必落到实处,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毛笔字练习。

要抓好每一节语文课中的写字环节。

其次,要明确学习写字的顺序:先描红,再仿影,然后临摹;描红做到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三是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从抓坐姿入手,强调练字先练姿,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四是要认真读帖,正确掌握字的笔顺、笔画、结构,低年级要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

低年级老师一定要将生字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给学生示范,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写字作业。

写字的训练,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六)阅读1.阅读技能训练要加强要加强朗读、默读和诵读的训练。

朗读训练的初期,要把重点放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上。

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

在学生有了一些朗读的基础之后,就要加强默读训练,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要在逐渐提高默读速度的同时,指导学生逐惭学会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把读和思,把阅读和获得个人感受、提出疑问结合起来。

诵读,特别适用于古诗文的理解,要读出语感、情趣和韵味。

2.阅读方法指导要到位在阅读方法上,既要重视精读,又要重视略读和浏览。

精读,要坚决摒弃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无论年级高低,课文长短、深浅,都要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重视个人阅读后感受、体验的交流。

要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