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课时安排】10学时【教学规划】【活动设计】本单元主要设计了诗歌朗诵会,且放在起始课之后,希望培养学生诵读吟咏的习惯,大致了解第一单元所学诗歌,初步感知初盛唐诗歌优美的意境,陶冶情操。
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这样论诗:“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诗,如乐如歌;诗,如画如梦;诗,如情如思走近诗歌,让我们在诗意的国度,诗意的生活!一、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现实主义源头:诗经——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浪漫主义源头:楚辞——战国后期•汉乐府诗——两汉时期•古诗十九首——魏晋时期•建安风骨——魏晋时期•田园诗起始:陶渊明——东晋末年•辉煌唐诗(初、盛、中、晚)——唐朝•词的产生发展——晚唐五代至两宋•元曲——宋末元初二、唐诗发展脉络(请对应作者将第一单元诗歌按时间添空)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张若虚()盛唐两大流派: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两大巨星:李白()()()()、杜甫()()()()()中唐艺术创新: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贾岛内容现实(新乐府运动):元稹、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三、盛唐气象(一)盛唐诗的划定(713—765)盛唐时期的诗歌包括安史之乱后的十年。
原因:1、生活在盛唐的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还活着,且创作更丰富。
如李杜。
2、安史之乱后的十年的诗歌与乱前的诗歌相比虽有变化,但其总体风貌是一致的。
(二)盛唐诗坛的新趋势1、面向外部世界。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
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三)盛唐诗的风貌特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唐诗的貌特点。
盛唐诗歌之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质量和韵度风貌上而不是指“量”。
如果从时间跨度和作家、作品的数量上看,盛唐不及中唐。
此时期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同时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
(四)“盛唐气象”的表现1、盛唐诗歌的两个时期:(以天宝后期为界)前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具有高度的自信和自尊。
以李白为代表。
后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
以杜甫为代表。
2、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
(五)盛唐诗歌的分类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
2、漫游之风。
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
3、贬谪。
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4、佛道盛行。
求仙拜佛到名山。
“五岳寻仙不辞远,以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
边塞诗1、边塞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战事频繁。
卫国、拓边。
主要在西北——东北这一线上,南昭、吐蕃也有,但较少。
(2)尚武之风,统治者鼓励建立军功。
士人关心边塞战争。
(3)入幕。
如高适、岑参。
(4)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
《敕勒川》及杨炯、陈子昂的作品。
2、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1)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
(2)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
1、第一单元的诗歌中哪些句子能体现盛唐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请摘抄几句2、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高度的自信和自尊,哪些诗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摘抄你最喜欢的三句诗并加以赏析李元洛《怅望千秋---唐诗之旅》张晓风《我在》你的推荐作业:请以我心中的唐诗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清李白诗歌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二、关于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将进酒》题解“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预习检查1、给加点字注音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欢谑.沽.取1、 理清诗歌情感脉络。
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说到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大家都知道是浪漫主义,不过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风格也并不完全相同的,就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不完全相同一样。
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呢?忆李白——余光中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第四学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清脉络,复述大意。
鉴赏梦境,品评名句。
体会诗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的傲岸情怀,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
一、背景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
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二、读诗的基本步骤1、标题和背景注释“吟”本指吟咏,古诗一种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则源于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留别”即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那么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呢?结合背景注释。
2、反复诵读初读,注意字音、节奏。
再读,理解字面意思。
理清思路,找主旨句。
3、把握形象。
联想想象,走入意境,体会诗情。
1、找出关键句,理清脉络。
填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梦”“飞”“送”表现出诗人什么感情?(月夜飞渡)诗人登山天姥山之后,见到了那些景象?结合全诗内容,简析并评价最后一段诗的情感倾向.请选择本诗中能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加以赏析杜甫诗词鉴赏第五学时《兵车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体会诗歌内容及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字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