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张恒摘要:盛唐是我们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尤其是诗歌创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中,对理想的呼唤、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对现存统治秩序的反抗、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以及创作中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都典型的体现了盛唐气象,同时盛唐气象也培养了李白的自信、乐观、向上、青春活力高涨,政治热情澎湃,昂扬的斗志、慷慨激昂的情感、放荡不羁的行为、坚韧不拨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积极投身现实与改造现实的欲望。

关键词:盛唐气象;李白;诗歌创作“盛唐气象”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提出来的,“林庚先生曾经做过精彩的阐释‘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1]盛唐气象是在盛唐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的一个必然结果。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生活在盛唐时代的诗人李白有着笼盖古今的气魄,他充满了自豪、骄傲与自信,自视甚高,看不起那些目光短浅的凡夫俗子,更没有比人低一头的自卑心理。

自信、乐观、向上、青春活力高涨,政治热情澎湃,有着投身现实与改造现实的强烈欲望和要求,这就构成了李白诗歌盛唐气象的内容。

一、对理想的呼唤唐朝国力强盛,人们精神奋发,一般的士人均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雄才大略,以济苍生,安社稷为已任,以宰相辅与帝王师自期,希望登上政治舞台,作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他常常梦想着皇帝有一天忽然发现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委以重任,一步登天,爬上宰相辅的地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他每每以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比,大政治家吕尚、管仲、张良、诸葛亮等都是他崇拜的对象,以为他们都是风流倜傥,有政治才能,并大都以偶然的机会得到皇帝的重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如果自己幸运,完全可以和他们一样载入史册而千古不朽。

他编织了美丽的、颇为神奇的宏图,他坚信,这终将会变成现实。

李白这种高涨的政治热情,正是当时国力强盛所唤起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欲为国效力的精神。

李白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说: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纵然不受赏,羞与世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

以鲁仲连自比,表示决心直道而行,不苟且求荣的政治理想。

当被玄宗征召时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则充满了获得机会仕官京都的狂喜。

李白怀抱建功立业的志愿进入长安,结果带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兄弟。

”(《读诸葛武侯传》)表现了自己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的心情。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表示要效法谢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苍海”(《行路难》),对未来仍存在希望。

“《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棿屼当安之,”(《梁父吟》),表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并不因遭遇挫折而有所削弱。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梁园吟》),表现诗人思想并未消沉下去,济苍生的愿望仍在他的内心燃烧。

安史之乱后,李白的报国之志未衰:“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猛虎行》),说明自己仍有远大抱负,只要有机会就要起来做一番大事业。

在《永王东巡歌》中抒写了自己的宏图大略,表达了平定叛乱的雄心。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卿》),表明了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力量。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源”(《南奔书怀》),表达自己讨平叛乱,恢复中原的志向。

“何时入宣室,更向洛阳才”(《放后遇恩不沾》),对自己政治才能十分自信,并希望获得重用。

而《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并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则表达了李白早然衰老,但仍然希望为国出力的强烈愿望。

李白这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盛唐时期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心声。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热切关怀,贯穿在一生的实践之中,虽屡遭挫折而意志更加坚决,长期不懈地追求,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有人说“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

”而李白用他几乎接近完美的人格和个性与魅力结合的诗歌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切。

李白是一位富有政治热情的伟大诗人,但他在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中,从不低声下气,卑躬屈膝,尽管处处碰壁,却没有挫伤他从政的锐气。

他求人时也胸怀坦荡,傲骨嶙峋,不有意奉承、特意讨好,对统治阶级中那些握有实权而又阴险狡诈之徒,十分卑视,对权贵十分藐视,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追求个性自由,具有典型的知识分子的正义感。

李白蔑视权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在帝王和权臣面前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态。

他傲岸不屈,以为“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表现出桀骜不驯的坚强性格。

他鄙弃功名,鄙弃尘俗,“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表现出高洁正直的可贵品格。

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凤饥不啄粟,所食惟琅玕。

焉能与群鸡,剌蹙争一餐”(《古风》四十),诗人以凤自喻,不屑与奸佞之辈相处。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古风》二十五)。

这是诗人洁身自好的独白,对世道浇风充满了愤激鄙弃之情。

李白追求自由,“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精神。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了要和那不称意的社会决裂,去过那“散发弄扁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白寄托自己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着突出的反映。

这首诗通过梦游驰骋想象,写出天姥山的奇绝风光与非凡气势,写神仙世界的瑰丽奇幻,虚无缥缈。

这种对仙界的热烈追求,正是他厌恶黑暗现实,希图解脱苦闷心情的反映。

诗歌最后表现了对自由的热烈向往。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和对权贵的无比蔑视,也正是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批判,具有强烈的反抗性。

因此,李白的诗歌就自觉或不自觉的打上了盛唐的印记。

三、对现存的统治秩序的反抗天宝年间,玄宗已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李林甫等,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李白在长安三年供奉翰林生活,对此有痛切的感受和清醒的认识,因此在诗歌中对盛唐时期不合理的黑暗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第一、对最高统治集团迷信神仙作了尖锐的批判。

玄宗晚年,长期享乐,迷信仙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借古讽今,用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这些既有雄才大略而又迷信神仙的皇帝,影射唐明皇,对其迷信神仙的愚昧行为给予辛辣的讽刺。

这在《古风·周穆八荒意》和《古风·秦王扫六合》中都有所体现。

第二、对权贵、宦官、外戚作了尖锐的批判。

玄宗晚年,耽于享乐,无心政事,奸臣、宦官、外戚在政治上得势,他们争权夺利,生活十分腐化。

宦官在政治上飞扬跋扈,在经济上强取豪夺,在生活上极端堕落。

这些国家的蛀虫和社会寄生虫严重地腐蚀着国家机体,诗人对他们予以尖锐的批判与讽刺。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去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古风》二十四)。

此诗对于中贵的豪奢和嚣张气焰,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透过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我们看到唐王朝中贵得势的一个侧面。

在《古风·天津三月时》和《古风·一百四十年》中,诗人以愤怒心情,描写了权贵奢侈豪华、荒淫无度的生活。

在这些诗中,宦官和斗鸡者的形象背后,是唐玄宗的昏庸腐朽、骄奢淫逸。

因此,写得是宦官和斗鸡者,而矛头所向则是唐玄宗的黑暗统治。

第三、李白对统治者轻启边衅作了批判。

玄宗好大喜功,轻启边衅。

诗人对此深表不满,用尖锐的诗笔予以揭露和抨击。

如《古风·代马不思越》: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此诗可谓是为兵请命之作,诗中描写了长期戍守边关的士卒的苦难生活,对他们“苦战国不赏,忠诚难可宣”的不公平待遇深表同情。

诗人在《古风·胡关饶风沙》中,以悲怆的情绪,描写了边塞荒凉,戍守艰辛,战事误农,边民饲豺虎的现实,既忧国事,又察下情,诗里渗透着爱国爱民的情绪。

第四、李白对统治阶级不重视贤才作了尖锐的批判,诗里流露着个人不才不遇的感慨。

诗人在《古风·燕臣昔恸哭》中,怀着沉痛的心情,抒发了受小人排挤不得重用的苦闷而愤激的情绪。

对聚集在皇帝身旁那些嫉贤妒能的小人予以揭露和鞭挞。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十五)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古风》三十六)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 (《古风》三十九)他对于皇帝的轻士,宰衡的妒贤,奸臣对皇帝的蒙蔽,都做了大胆的揭露和抨击。

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和最高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

总之,李白直面现实,反对现存不合理的统治秩序,对当时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势力作了有力的抨击,真实地展现了盛唐时期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堕落,走向衰亡的情景。

四、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盛唐时期,空前的安定繁荣和强大,为文化发展,造就诗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诗人们畅游四方,结交朋友,对生活、自然有着亲身的体会和独特的感受,经常神游其中来完善自我的提升。

李白是一个高大的人。

然而,他的高大在于他平凡、天真,正如他被称为“谪仙”,“仙”固然不凡,可是这个“谪”字,又表示他是普通的人。

这倒最能说明他真实的存在。

而这平凡、天真,这普通性,就表现在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一是李白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出蜀前后,漫游各地,足迹几遍全国。

他用热情的巨笔,歌咏名山大川,写下了很多瑰丽的诗篇。

象峨眉山、巫山、泰山、嵩山、庐山、天门山、岘山、衡山、九华山、黄山、天台山、云台山、终南山、华山等名山,锦江、长江、黄河、剡溪、汉水、鉴湖、洞庭湖、彭蠡湖等江湖,都在他笔下生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