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时作业讲评3

平时作业讲评3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作业讲评(3)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
2、元、明之际,在丰富的史料和民间文学积累的基础上,施耐庵对三国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作,创造出《三国志通俗演义》。

()
3、《三国演义》以魏、蜀、齐三国矛盾关系为主线。

()
4、《水浒传》故事源于宋江等二十六人起义。

()
5、《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大致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

()
6、《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的史实。

()
7、《西游记》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

()
8、《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9、“三言二拍”中存在一些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因果报应思想和描摹色情的作品。

()
10、在“三言二拍”之前,话本小说的语言充满了生活气息,是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但也是颇为粗糙的。

()
11、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在文学思想上崇尚“自然灵气”。

()
12、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代表作《四声猿》。

()
13、《牡丹亭》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
14、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

()
15、《儒林外史》以明代为背景,揭露了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坠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病。

()
16、在明清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红楼梦》。

()
17、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

()
18、《水浒后传》是英雄传奇类小说,这一类作品还有《说岳全传》、《说唐全传》、《隋唐演义》等。

()
19、《长生殿》共一百回,是一部藉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谕现实的小说。

()
20、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现在保存的只有传奇《镜花缘》和杂剧《四婵娟》。

()
二、简答题
1、简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贬曹和拥刘反曹。

这既是作者儒家正统思想的反映,也是民间长期积淀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宋元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心理有关。

宋朝以后,中原地区不断遭受外族入侵,引起汉族人民借怀念历史中的汉族政权以寄托摆脱外族的愿望,而且,在宋代讲史中就出现了拥刘贬曹的主张。

罗贯中沿用了这一点,并加以强化。

2、简述后代对《水浒传》人物塑造手法的评价。

《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固然有点夸张,但至少有几十个主要人物,写得十分生动。


可贵的是,它能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得各各不同。

如明代批评家叶昼所说:“《水浒传》文字,妙绝于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4、为什么说《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中国的古典小说,心理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注重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

如四十五回,宝玉冒雨去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

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

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

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

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雨声淅沥,黛玉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

黛玉的心理流程被描写得真切动人。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西游记》全书的结构框架。

全书结构完整,经纬分明。

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起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

九九八十一难中由四十九个小故事组成,个个故事相对独立,因果分明。

故事之间经纬分明,显示出作者在结构上的精心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