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2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导学案2新人教版

1春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字词积累yūn头晕 báo薄饼 hé和好晕薄 bó浅薄和 hè应和yùn黄晕 bò薄荷 hú和了huó和面zhǎng涨水 huò和稀泥涨zhàng涨红了脸3.主题解说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

并希望大家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4.难点攻克《春》描绘了哪几幅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提示: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围绕“春”写各种景物,采用横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犹如长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笔画逐步展示在人们眼前。

5.难点攻克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提示:①第一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一个“新”。

②第二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③第三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象征青春的活力,给人以“力”的美感。

6.结构图解7.学法点津品析字词的方法值得品析的字词主要有:①富有动感的动词;②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③反复强调的数词;④特殊搭配的词语;⑤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

【典型例题】请品析“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逼”字是一个富有动感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春草色彩之浓,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技法点睛】品析字词一般可以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

8.拓展延伸描写春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积累应用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______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 )着。

D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____改为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有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请找出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用括号中的哪个字词更有表现力呢?(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闹叫)着。

(2)小草儿也青得 (刺逼)你的眼。

(3)山 (湿润朗润)起来了。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铜陵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5.下面的句子很优美,其实你也能写,试试吧!(注意修辞哦)(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6.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80字之内)张望点缀不知不觉莺歌燕舞万紫千红眼花缭乱心旷神怡7.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从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2) 【精彩荐春】在“颂春诗朗诵”活动中,策划组征集到以下诗句,准备写在活动的现场渲染气氛。

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推荐给策划组,并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写出推荐理由。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选择( ),理由:(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

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课内精读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8.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①②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10.“‘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1.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写嗅觉的:(2)写听觉的:中考链接(百色中考)动人春色不须多王本道①听朋友抱怨说,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

北方,简直就没有春天!②其实,相对于南方的“四季如春”,北方的四季当属最分明的了,只是因了北方的春天在热烈之中不乏有种平淡——纯粹、悠远、平和而寂寥,春色似乎是在春夜里潜滋暗长着。

这种不事张扬的“暗长”,使得众多的人难以察觉。

每年立春过后,尽管依然寒气逼人,但是大地已经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雨水过后就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了。

田野里的麦苗由浅黄变得淡绿,泥土中的小草也跃跃欲试,等待着“春风吹又生”。

该是踏青的季节了,人们被春风鼓动着,三五好友,结伴而行。

踏青不一定要远行,近处的郊野、岗坡、湖边就足够了。

沿着松软的小路缓行,淡绿色的枝头时有三两只鸟儿啁啾跳跃,不远处的菜地里,青的葱,绿的菠菜可着劲往上长。

更让人心动的是野菜族一团团、一簇簇在田埂地头热热闹闹地相拥着,那抹鲜活的嫩绿,醉了春风,让人喜在心头。

③记得当年在乡下“插队”,“春荒”是很难熬的。

每天起早贪晚的下地干活,却又青黄不接,只有啃着玉米饼子就咸萝卜,吃得嗓子直冒酸水。

后来,同学们跟老乡学会了挖野菜:苦菜、荠菜,白花菜……中午回来,同学们把挖到的野菜聚到一起,洗净后摆到饭桌中央,大家一口玉米饼,一口蘸着大酱的野菜,吃得真是香甜。

打那以后,野菜在我心中就成为了春的标志和参照。

④北方的春天或许不如南方那样浓烈,那样春深似海,然而争奇斗艳的古典诗词对春的咏叹,也并非是用平丽的词藻去铺陈春光的艳丽芳菲,大多是寥寥几笔,就足以勾人心魄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陌头烟柳绿烟丝”“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咏春的绝唱都是以接近直白的语言采撷浓春之中的一两个饶有意境的景观后,便止笔而留白。

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⑤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

几十年的光阴稍纵即逝,能够做成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

选择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两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一种意境。

若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想当官又想发财,鱼与熊掌都想兼得,到头来只能落得个“轻薄桃花逐流水”的结局。

鉴古观今,贪胜求全者,无不心浮气躁,最后以失败告终。

⑥“动人春色不须多”,善哉斯言!12.第②段写出了北方春天的什么特点?13.请揣摩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4.本文第②段和第④段两次提到南方的春天,有何用意?1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段“细细想来,写诗是这样,人生也莫不如此”这一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6.“动人春色不须多”在文中蕴含什么哲理?结合实际,举一例子加以说明。

哲理:举例:写作创新17.这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要实写,又要虚写;既要写实,还要联想和想象。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让春花的繁盛如在眼前。

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参考答案】1.(1)润湿 yùn niàng nòng 宛转 hè(2)浑混;清轻(3)呼唤朋友,招引同伴(4)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2. (1)闹 (2)逼 (3)朗润 (4)烘托3.C(解析: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B(解析:A项中“加强”后缺少宾语,应在“道德”后加“教育”;C项中缺少主语,删掉“使”或“经过”;D项中句式杂糅,去掉“等之外”和“还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