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海军将领邓世昌》word版教学案例

西师版语文第八册《海军将领邓世昌》word版教学案例

20海军将领邓世昌(西师版8册批读课文)教学目标:1 品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 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教学过程:一直揭课题1孩子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20《海军将领邓世昌》(齐读课题)2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眼中邓世昌是一位怎样的人呢?(邓世昌是一位英勇、勇敢、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是一位爱国将领。

)(板书:英勇……)二导读课文3自然段1 这样一位爱国将领,令人敬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这位海军将领。

2 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激烈的海战?(3-6自然段)想不想去感受这硝烟滚滚的战场?3快打开课本吧!自由地、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说说你的感受?战斗怎么样?邓世昌怎么样?(孩子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感受)3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这就是当时海战的场面,(出示海战图图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自由说想象到的画面)看,这就是当时海战的场面。

(出示图片,总结海战场面)回到课文第3自然段,课文那些词语、哪些句子能够体会当时海战很激烈,邓世昌很英勇?4 把你找到的句子、词语与大家分享,我们来听听。

(通过词句,体会海战激烈,邓世昌英勇)●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

①你能从这个句中体会到什么?(海战激烈,邓世昌英勇)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这个句子中有哪些词语具体描写这场激战的呢?)(冒着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③带上你的体会读读句子。

④“频频”是什么意思?(多次)“屡”:是什么意思?(多次)这些词语写出了这场战斗异常的激烈。

●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

(课文批注:“开足马力”、“抢”表现了邓世昌所在的“致远”号英勇杀敌。

)①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邓世昌很英勇?(开足马力、抢、迎)②为什么邓世昌的“致远”号要抢在“定远”号的前面?“定远”号是北洋水师的旗舰,也就是指挥舰,一旦被打沉,北洋舰队就会群龙无首,从而就会影响整场海战的胜败,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才开足马力,抢着迎战来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世昌作战非常地英勇。

(指示板书内容)③齐读句子。

④看,课文旁边的批注,编者也有和我们同样的感受,齐读批注。

小结:刚刚我们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抓住了重点的句子和关键的词语,结合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了课文。

5我们接着用学习3自然段的方法,读课文4、5自然段,结合课文批注勾划出重点句、关键句,并把你的感受批注下来,也可以批注你的疑问。

(板书:读勾批)开始读课文。

三借助批注,自读课文45自然段。

1孩子们读的真认真,批注的真仔细,读了课文4、5自然段,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有哪些?(学生自由地说,根据学生说到的关键词句引导批读)●“邓世昌怒视着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

”(课文批注:我从邓世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上,看到了他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指名读一读,①“怒视”是什么意思?(邓世昌非常生气,愤怒地看着)你们能从邓世昌这个神态中体会到什么?(对敌人的仇恨)他眼中是对敌人的仇恨,心中却是对祖国的爱。

面对敌人在中国领海上横冲直撞,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海军将领,你说他怎能不恨啊!②带上你的感受一起读这个句子。

(大声地、愤怒地)③看,课文旁边的批注,请同学来读一读。

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的确能让我们读懂课文。

这里描写了邓世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一起读课文批注。

这个孩子真不错,能够利用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

此时,战舰即将沉没,他仍不退缩,豪不畏惧,他眼中是对敌人充满仇恨。

他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战争的胜败。

他还说了些什么?●“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

”①好一个邓世昌,他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书: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②什么是置之度外?(不顾个人生死)对,此时的邓世昌已把生死抛在了脑后。

③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你能看出什么?(邓世昌慷慨激昂向全舰宣布,要与敌人同归于尽,将士们表示拥护)④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共同走向死亡)和谁一起死亡?(敌人)⑤孩子们,我们和邓世昌都是中国人,我们身上留着同样的血液,让我们带着邓世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豪情,齐读这个句子。

过渡:与其等待沉没,不如做最后的一搏,他是这么说的,接下来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

”(课文批注:“紧握”“开足马力”“猛冲”表现了邓世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①能中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能够体现邓世昌的勇猛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

带上感受,读读这个句子。

②身为将领,一舰之长,他没有在将士后面指挥,而是亲自驾驶,冲向敌人,以实际行动再次证明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决心。

齐读句子。

③“开足马力”在课文中第几自然段还出现过的?两次“开足马力”有什么不同?(前一次“开足马力”是加快速度赶去掩护我军的旗舰,把危险置之脑后,这次却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这更体现了邓世昌——(指示板书内容: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③课文旁边的批注,和我们的感受一样吗?过渡:邓世昌和他的“致远”号,英勇杀敌,但是此时的“致远”号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

此时,“吉野”上的敌人有什么样的反应?(惊恐万状、纷纷跳水、就连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齐读批注,(课文批注:“惊恐万状”“纷纷跳水”“手足无措”写出了敌人落荒而逃的狼狈情景。

)这是对敌人神态、动作的描写,敌人的狼狈神态与邓世昌的英勇形成了强烈的(学生接)——对比。

更突出了邓世昌和将士们英勇作战。

(指示板书内容)过渡:但,不幸的事发生了,“致远”被一颗鱼雷击中,爆炸,沉没了。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又有怎样的举动呢?(拒绝随从丢下的救生圈、拒绝爱犬“太阳”的救援)拒绝两次救援,就失去了两次生的希望啊!最后,邓世昌忍痛杀死爱犬,自己也沉海身亡,以死殉国。

齐读批注。

(课文批注:“仍然高呼杀敌不止”,“拒绝”救生,表现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必死决心。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啊!)(沉重地)邓世昌落水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全船俱漫,义不独生。

”(出示小黑板)作为一舰之长,与舰共存亡,与士兵同生死,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啊!让我们带着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四总结拓展1 拓展,批注写话:学到这里,老师已经被邓世昌的豪言和壮举深深感动,孩子们,你们心中也有很多的话想说吧,把它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批注在课文旁边。

(孩子们反馈对邓世昌说的话)(适时评价,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邓世昌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你们。

)的确,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出示小黑板)邓世昌的壮举让中国海军名震天下,邓世昌是北洋水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不愧为海上英魂。

(板书:海上英魂)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 思考:中国北洋水师有这样一群英勇的海军将士,有这样一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将领——邓世昌,为什么这场战斗会失败呢?结合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你的观点?(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落后)3邓世昌的英勇牺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孩子们,少年强,则中国强。

让邓世昌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让中国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永远记住这位英魂——《海军将领邓世昌》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英勇顽强20海军将领邓世昌海上英魂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海军将领邓世昌》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现在我将刚刚所上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进行简单的说课。

说教材、目标、重难点: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过对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大义凛然的行为,掷地有声的语言和慷慨激昂的神情的描写,表象了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

本课是一篇批读课文,结合批读课文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借助课文批注读懂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 总结全文,激发孩子报效祖国的愿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邓世昌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过程:一直揭课题通过谈话,你眼中的邓世昌是一位怎样的人,回顾上课时学生对邓世昌的了解谈起,顺利导入新课。

二导读课文3自然段通过指导,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结合课文旁边的批注,抓文中词、句体会海战激烈,邓世昌作战英勇。

孩子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要领,学会读书,以课文旁批为主导,孩子为主体,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借助批注,自读课文4、5自然段在这一部分指导学生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结合课文的批注,勾重点句、关键词,然后汇报交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邓世昌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并指导孩子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深化对邓世昌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

四总结拓展让孩子将自己感受到的,想说的批注在课文旁边,学会给课文写批注。

最后,让孩子结合课前收集资料,结合时代背景说说战争失败的原因,激发孩子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愿望。

我教学还很稚嫩,还有欠缺,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让自己更快速的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