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三章

孟子三章

《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真题盘点(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3、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答题(5分)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2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分)答:2、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 分)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4 分)9、翻译下面句子。

( 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

(13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2分)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2分)答:含义:。

(1分)。

事例:。

(1分)。

7、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

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3分)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广州今年中考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分)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源人的特点;他们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写出一个出自选文的成语4分)10.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2分)(共4分)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2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3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

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③“乡”通“向”,从前。

④停止,放弃。

⑤天性,天良。

(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