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教学提纲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教学提纲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发病数最多,威胁最大的一 种疾病,因此,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预防、早期诊 断及有效治疗、护理新生儿感染至关重要。
病因
• 1.医院外获得的感染
• a.细菌:病因按感染部位及性质而不同,全身性感染以金 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肠炎在国内外 都以致病性或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较多,皮肤感染以葡萄球 菌和链球菌多见,尿路感染则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 菌较多,新生儿由于抵抗力低,其他一些致病力低的细菌 也可致病。
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
• 2.工作人员的消毒和隔离
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先
换鞋,刷洗双手至肘,另穿医院供应的清洁衣后入室,每
检查完或护理完一个患儿后需再一次洗手才可接触另一个
患儿,工作人员和家属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应暂停工作或
直接喂奶,以免密切接触时的飞沫传播。
• 3.病室和婴儿室中用具和医疗器械的消毒
室内空气、
临床表现
• 一般症状:发热、体温低、精神不好、哺乳困难、嗜睡、 硬肿等。
• 循环系统症状:皮肤苍白、发绀、皮肤呈花斑纹样、发热、 低血压等。
• 呼吸系统症状:窒息、呼吸困难、呼吸呈凹陷性、鼻翼煽 动等。
• 消化系统症状:腹部膨隆、食欲缺乏、呕吐、腹泻、肝大 等。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易激惹、震颤、痉挛、反射低下、拥 抱反射消失、呼吸不规则、囟门膨隆等。
• 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机体的重要门户,必须保持脐部清 洁,在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消毒棉签蘸擦拭,应避免各 种粉剂,要时时注意,防止大小便弄湿脐带,如果脐部被 尿湿,必须立即消毒及更换尿布,脐带一般1周左右脱落, 脱落后每日观察并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
• 2.保持体温:新生儿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过冷和 过热都容易生病。新生儿居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早 产儿则要保持在24-26℃,昼夜温差变化大,除室温适宜 外,还应注意衣被的增减,观察室温及衣被是否适宜,最 好的指标是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如能使其保持在36-37℃ 比较理想。如果新生儿面红耳赤、出汗、体温超过37.5℃, 则说明室温太高或保暖过度,应及时采取措施。除环境温 度外,新生儿还要求适宜的湿度,冬春季节一般居室均太 干燥,应勤用湿布擦地,暖气上放置水盆或火炉上打开盖 的开水壶,如能使用空气加湿器,就更为理想。
• b.病毒:全身性感染以巨细胞病毒最多见,呼吸系统以合 胞病毒和流感病毒多见,肠道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多,肝炎 以巨细胞病毒和肝炎病毒为多。
• c.其他:以弓形虫感染较多见,衣原体感染已引起重视, 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和曲菌较多。
•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即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增多的 原因:a.医院内广泛应用抗生素,病儿中一些敏感的细菌 消灭后,另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有机会过多繁殖,这些细菌 原来多属于条件致病菌或致病力很低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 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繁殖后都可致病且耐 药,感染常是通过工作人员未洗净的手或被污染的器械在 病室内传播,甚至引起流行。b.病毒和真菌因不能被一般 抗生素消灭,也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原。
膜早破愈久,羊水被污染的机会愈多。
• 2.产时感染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产道中被污染的分 泌物所造成,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 较多见,新生儿衣原体感染和淋球菌结膜炎常由产时感染 所致。
• 3.产后感染 出生后微生物可通过新生儿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或脐部侵入,发病较产前和产时感染多见。
• 血液系统症状:黄疸、脾大、苍白、点状出血、瘀斑等。
实验室检查
• 1.白细胞增多(>25*109/L)或白细胞减少(<4*109/L)。 • 2.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 3.IgM增高(>20mg/dl),CRP强阳性等。 • 4.新生儿先天性感染——TORCH感染。
治疗
• 1.认真开展围生期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分娩。
感染途径
• 1.产前感染(宫内感染)
孕妇在妊娠后期发生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原可能胎盘传给胎儿,以病毒为主,细菌除结核杆菌、
李斯特菌外极少见,主要由于孕妇的免疫功能和胎盘屏障
保护胎儿,弓形虫和梅毒螺旋体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 由于羊膜早破或其他原因孕妇阴道的微生物上升感染形成 羊膜炎,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后可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羊
治疗,待病因查明后对症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
• 感染性疾病不轻易选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只限于最有效的疾病,如淋病性眼炎和衣原体感染,并不 宜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否则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易 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是 抗生素,要合理选用,选用的标准是根据病原体和药敏试 验,对厌氧菌可选用甲硝唑15mg/kg.d,分3 次静滴或口 服。
• 3.母乳喂养:产妇生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喂奶,早哺乳不仅 有益于新生儿营养,同时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前2天 母乳不足,应频繁有效的让婴儿吸吮,而不要轻易用牛奶 或糖水代替。要鼓励母乳喂养新生儿,尤其是出生后第一 次喂奶时的初乳,其中含有多种抗体,喂养新生儿可按需 哺乳,在确实无母乳时用配方奶粉喂养。
护理措施
• 预防新生儿感染,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 • 1.要有卫生意识,给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清洁用具 • 2.要减少亲朋好友的探望,更要减少接触,如抱患儿、亲
吻患儿。 • 3.医护人员或家人接触新生儿前一定要洗手。 • 4.避免交叉感染。
• 护理新生儿四要点:预防感染、保持体温、母乳喂养、严 格用药
家具、床架、房门把手、水龙头把手要定时做细菌培养和
定期消毒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和灭菌,医疗器械的消毒必须
规范化,便于督促和检查。
• 4.患儿的隔离和消毒
医务人员都应了解每个感染儿
的病因,对需要隔离的患儿立即隔离,当其他患儿发生相
同疾病时即应警惕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对新发病的患
儿也应隔离观察。对感染性疾病先以临床经验给予必要的
• 1.预防感染:新生儿室应尽量减少人数,谢绝或减少探望, 尤其不能让其他患者进入新生儿室,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在保证室温的情况下,做到定时开窗换气,在接触和护理 新生儿时要认真洗手,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大便后 应清洗臀部,平时经常给新生儿洗澡,尤其要注意腋窝、 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褶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