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2.辅助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5.0×109/L或>20×109/L、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 增高≥0.2、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辅助诊断价值。
(2)细菌培养:
①血培养: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②脑脊液:约有1/4的败血 症病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故应作脑脊液培养;③尿培养:最好 从耻骨上膀胱穿刺取标本,以免污染。因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故 即使培养出机会致病菌也应予以重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败血症。
(3)急相蛋白:
C反应蛋白(CRP)等在急性感染早期即可增加。CRP在细菌感染 后6~8小时即上升,当感染被控制后短期内即可下降,也有助于 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 ①早期用药:对临床拟诊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必等血培养结果即
应使用抗生素。
②合理用药、联合用药:病原菌未明确前可结合本地菌种流行病 学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明确病原菌后 改用药敏试验敏感的抗菌药,对临床有效、药敏试验不敏感者可 不换药。
妇幼保健医院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因此 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新生儿感 染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
①出生前感染:病原体从母亲血液通过胎盘感 染胎儿,又称宫内感染;
②分娩时感染:孕妇产道是有菌的,当胎膜早 破、产程延长、胎儿吸入或接触了产道中有病 原菌污染的分泌物均可使胎儿/新生儿感染;
2.注意药物毒副作用。1周以内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肝肾功 能不成熟,用药后宜监测血药浓度。
妇幼保健医院
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neonatalpurulentmeningitis)是新生儿期由 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情凶 险,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绝大多数 病例与新生儿败血症有关,早产儿更易发病。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根据败血症发病时间的早晚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在出 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病原菌以革兰阴 性菌为主。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 后,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和机会致病菌为主。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 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进奶量减少、少哭、少动、发热或体温不 升、体重不增、反应低下、神萎、嗜睡长受限、早产以及多脏器功能损害。 CMV肺炎的表现和其他小婴儿肺炎相似,有气促、咳嗽、呼吸 暂停等。胸片可见间质改变、局灶性肺不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的患儿大多出现发育落后、听力丧失、视力受损等后遗症,其中 以神经性耳聋为最常见。
围产期获得性感染的潜伏期为4~12周,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 肝脾大、肺炎以及听力丧失等。CMV感染造成多脏器损害时称 之为巨细胞包涵体病。
【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药物选用原则同新生儿败血症。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还应注意 选择通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素,并应足量使用。
2.对症处理
止惊使用苯巴比妥钠;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 但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支持疗法
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和能量的供给;因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 水肿,每天补液量宜在60~80ml/kg,伴有休克时,可适当增 加补液量,并根据“边补边脱”原则来调整脱水剂和补液的速度; 在使用脱水剂时,易引起低钠、低钾血症,宜每天监测血电解质 1~2次;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妇幼保健医院
三、新生儿宫内感染
“TORCH”感染为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常见病原。 TORCH中的“T”代表弓形虫(toxoplasma); “O”代表其他病原(others),如柯萨奇病毒、 水痘病毒、HIV等;“R”代表风疹病毒 (rubella);“C”代表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H”代表单纯 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其中以巨细 胞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2.辅助检查
新生儿脑脊液的细胞数、蛋白和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段,且变 异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超过 30×106/L,糖降低,蛋白增高。脑脊液培养和涂片可发现细菌。 血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脑膜炎的诊断。头部CT、MRI和B超检查 对诊断脑室管膜炎、脑梗死、脑脓肿、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等并 发症有较大价值。
2.辅助检查
③疗程足:血培养阴性者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后应继续治疗 5~7天;血培养阳性者至少需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 以上。
④静脉给药:以保证足量及有效血药浓度。
2.清除感染灶
局部有脐炎、皮肤感染灶时,应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免疫疗法
静脉免疫球蛋白每天0.5~1g/kg,连用3~5天。
【注意要点】
1.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 血症发生:
①黄疸加重:可为唯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黄疸 迅速加深或黄疸退而复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
②肝脾大:但出现较晚,一般为轻~中度肿大; ③出血倾向:皮肤出血、消化道、肺出血严重时发生DIC;
④休克: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面色苍灰、皮肤花纹; ⑤其他:呼吸窘迫、呼吸暂停、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 ⑥可合并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③出生后感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等感染。住院期间亦可能发生医院内获得性感 染。
妇幼保健医院
一、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是指病原 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 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本病早期诊断困难, 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休克和多器官功 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任何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均需排 除化脓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与败血症相似,表现为嗜睡、喂养困 难、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呕吐、腹胀和腹泻等。神经系统的 异常表现最常见为激惹和抑制交替,其他包括惊厥、前囟饱满、 颅缝增宽等。主要并发症有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