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第3课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对应学生用书P14)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搠.地(shu ò) 2.悚.惧(s ǒn ɡ) 3.掣.钉钯(ch è) 4.捽.下(zu ó) 5.枯松涧.(ji àn ) 6.伫.立(zh ù) 7.掼.杀(ɡu àn ) 8.皈.依(ɡu ī) 9.金箍.棒(ɡū) 10.镌.刻(ju ān ) 11.傅.粉(f ù) 12.逊.让(x ùn ) (二)多音字1.提⎩⎪⎨⎪⎧提.防(d ī)提.纯(t í)2.扛⎩⎪⎨⎪⎧扛.着(k án ɡ)力能扛.鼎(ɡān ɡ)《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与本课相关的内容:牛魔王和孙悟空早在花果山上就已结成了兄弟,课文节选的部分中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借观音的力量收服红孩儿,这也成为后文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颇费周折的起因。

3.诘⎩⎪⎨⎪⎧诘.责(ji é)诘.屈聱牙(j í) 4.埋⎩⎪⎨⎪⎧埋.怨(m án )埋.伏(m ái )5.刹⎩⎪⎨⎪⎧ 罗刹.女(ch à)刹.车(sh ā)6.澄⎩⎪⎨⎪⎧澄.澈(ch én ɡ)澄.沙(d èn ɡ)二、写准字形1.⎩⎪⎨⎪⎧m ó(摩)天碍日m ó(魔)鬼 2.⎩⎪⎨⎪⎧青xi āo (霄)良xi āo (宵) 3.⎩⎪⎨⎪⎧q ín (噙)泪q ín (擒)拿 4.⎩⎪⎨⎪⎧k ē(磕)头唠k ē(嗑) 5.⎩⎪⎨⎪⎧sh è(摄)取sh è(慑)服6.⎩⎪⎨⎪⎧石ji é(碣)ji é(竭)力三、用对词语 1.伫立 屹立2.诚然 固然四、积累成语1.凶多吉少: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2.肉眼凡胎: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3.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

4.战战兢兢: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5.将功折罪:拿功劳补偿过失。

将,拿;折,抵偿。

6.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

指做事不做到底。

7.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

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8.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

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

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9.神通广大:本指神仙法力广大无边。

今多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五、古今异义1.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古义:小心今义:办事认真2.那精灵..见了,在半空中称羡不已古义:鬼怪今义:机警聪明;机灵3.恰似前番变化..古义:指变换面目今义: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4.山西..去有一条枯松涧古义:从山往西今义:山西省5.见我母亲有些颜色..古义:姿容美丽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早是我有算计,出神..走了古义:逃出肉体今义:因精神过度集中而发呆六、一词多义1.乃⎩⎪⎨⎪⎧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竟③陈涉乃.自立为王 于是2.期⎩⎪⎨⎪⎧①不期.今日到了想,预想②失期.,法皆斩 期限③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 约定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穿一周年孝 服的人3.但⎩⎪⎨⎪⎧①但.有出声,无有回声只②此系私室,但.坐无妨 尽管③但.使龙城飞将在 假如4.观⎩⎪⎨⎪⎧ ①不觉孙大圣仰面回观.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考察③因入京师,观.太学 观摩,学习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观察5.纵⎩⎪⎨⎪⎧①我们纵.有广大食肠纵使②纵.火焚廪 放③纵.观全局 广泛地④白日放歌须纵.酒 放纵,听任⑤石猴将身一纵.身向上引七、词类活用1.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使动用法,使……降服2.夜.住晓.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在早上(对应学生用书P15)神魔世界的缔造者——吴承恩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毅然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贫老以终。

作品: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志怪小说集《禹鼎记》。

评价: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渊源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是渊源颇深,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属”却给他造成了无穷的麻烦。

八十一难中,和牛魔王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就有四难。

课文节选部分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凭借观音的力量收服了红孩儿,这也成为后边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颇费周折的起因。

节选部分叙述了牛魔王之子圣婴大王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颇具趣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刚愎自用,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和沙僧的执着忠诚。

赏情节1.开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全文的主要内容:遭遇小妖精红孩儿。

2.简析本文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明确]本文情节安排并非平铺直叙,而是跌宕起伏的。

文中有一细节描写,写红孩儿挑三拣四要孙悟空背他行路,红孩儿使个神通,便有千斤重压在孙悟空背上,孙悟空猴性大发,再加上他对妖魔的痛恨,就将解尸掼在石头上,扯下四肢,丢在路两边,俱粉碎了。

这一情节既反映了孙悟空对恶势力的痛恨,又表现了他作为猴性的急躁,同时又加快了红孩儿纵风摄走唐僧的速度,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赏形象3.从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毛脸雷公嘴”,一副猴子相,喜欢吃桃子,做事总是毛毛躁躁,还有红红的屁股,永远变不去的尾巴等,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

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崄峰头”,则表现了猴子的机灵敏捷。

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神地仙。

再次,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

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

老孙自有防护。

”他时时细心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

他还幽默诙谐,当唐僧问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

”既化解了唐僧的紧张,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力。

他也有凡人的一些缺点,容易急躁、冲动,当师父被掳走后,心急之下,也赌气说过散伙的话;私下寻找师父,却“没个音信”时,也会通过舞动棍棒,随处乱打发泄一通。

4.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追求?请加以具体分析。

[明确]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

但是这时的孙悟空不同于先前的齐天大圣,他已肩负着协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崇高使命。

这成了他所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

在历经八十一难的具体过程中,他是作为一个解除磨难的英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

他的这种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与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光彩。

随着他历经八十一难,扫除众魔,自己也由魔变成了佛。

这也就自然地使他的品格更显出完美性和普遍性。

而事实上,他的那种英雄风采,正是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人性美。

孙悟空就成了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西游记》就在游戏之中呼唤着孙悟空这样的英雄。

赏语言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明确]语言上风格多变、形式多样。

选文的语言有散文,有诗词,说唱相间,文白交错,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具有流利明快、诙谐风趣、简洁生动的特点。

写人物寥寥几笔便能神采焕发,揭示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叙述故事脉络清晰,干净利落,极少有拖泥带水之处,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赏技巧6.试分析节选部分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明确]①巧妙的对比手法。

巧妙对比突出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忠心耿耿。

文段中猪八戒解救红孩儿的目的仅是“吃食”,与猪八戒的馋嘴对比,突出了孙悟空保护师父的良苦用心;唐僧不辨人妖滥发慈悲之心,对悟空稍不满意就要念“紧箍儿咒”,与唐僧的迂腐无能、小肚鸡肠对比,突出了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大度和忠心耿耿。

②巧妙的讽刺艺术。

本文写的虽是神幻世界,但其目的也是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

如课文中所写的“六百里钻头号山”的山神、土地们被妖精盘剥得“衣不充身,食不充口”,“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

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这些话形象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现实,政治黑暗,官贪吏虐,民不聊生。

作者笔下的“妖怪”正是当时的朝廷、官府的化身。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你怎么看待这一形象?观点一:我厌恶八戒。

因为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胆小怕事,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难分敌我。

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笨嘴拙腮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悟空吃个苦头。

他的毛病太多了。

观点二:我喜欢八戒。

他对师父忠心耿耿,既然做了唐僧的徒弟,也就没有三心二意,放弃了在高老庄做女婿的惬意生活,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吃苦耐劳;他心宽,憨厚率直,西天路上,无论孙悟空怎么拿捏他,他从来都不计较;他还能知错就改,做到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

(对应学生用书P16)1.茅盾评《西游记》在幻想小说中,茅盾最喜欢看的是《西游记》,这也是他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小说。

他对《西游记》的喜爱一直保持了很长时间,曾反复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