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SELECTED READING OF THE WORKS
BY MARX AND LENIN
学时数:54
学分数:3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马列原著选读是为了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深入领会导师们的科学思想而设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列原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和社会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7学时)
一、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批判
(一)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方面的根本缺陷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三)环境、教育与人的辩证关系
(四)宗教产生的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五)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使他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
二、对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批判
(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宗教感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三)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类认识的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
(一)考察的对象不同
(二)立足点不同
第二篇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2学时)一、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黑格尔哲学破产的内在必然性
(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阶级实质
(二)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三)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缺陷
(四)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三、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一)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四、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
(一)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
(二)费尔巴哈的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
第三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8学时)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三)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一)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二)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第四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4学时)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五篇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3学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
(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道路
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设想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政治的特征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一)教学方式:1、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的内容、观点和原理,培养应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运用课堂所掌握的理论去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和学时分配仅仅作为参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考核要求: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力求做到科学化和标准化。
最后成绩一般是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含期中测验、作业成绩)30%,本课程为考试科目,成绩及格者获3学分
五、学时分配
六、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后续课程是《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柴毅龙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教学参考书
[1] 李克文主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出版社,1976年版。
[3] 马小彦主编.《欧洲哲学史辞典》.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