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票据业务培训教材

票据业务培训教材

1.前言1.1.编写目的目前我公司绝大多数开发人员几乎完全不了解票据业务,导致开发人员不能面对面跟客户进行业务沟通,或者在开发过程中对需求理解经常出现偏差,从而使开发出来的程序不能满足业务要求,往往需要返工多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效率,同时造成客户对我公司开发人员的不信任。

针对这种不利局面,产品部决定编写一篇票据业务的教材,供公司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阅读。

本文尽量脱离公司票据系统软件,纯粹从业务角度进行描述,以期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本文,提高对票据业务的理解程度,从而获得直接跟客户进行业务沟通的能力,同时减少在开发过程中的业务理解偏差,提高开发效率。

1.2.预期读者本公司的:高级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高级程序员程序员产品专员2.商业汇票简介商业汇票有时简称票据或汇票,但事实上,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因为我公司目前的所有软件开发均只涉及到商业汇票,所以,如无特别说明,我公司所说票据就是指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在中国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并在本世纪的前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现在每年的开票量已经达到数万亿的规模。

商业汇票的交易凭借其低风险(相对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和稳定收益的优势,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一种中间业务品种。

2.1.商业汇票的分类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的票据称为银行承兑汇票,多数情况下简称银票,目前国银票数量大约占票据总量的90%以上(国外情况相反,商票占90%以上);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财务公司等)承兑的票据称为商业承兑汇票,多数情况下简称商票,商票的数量远远小于银票。

由于银行的支付能力要强于一般企业,信誉也比一般企业要好,所以银票的兑付风险一般来说比商票小,所以多数银行更愿意买入银票,这也是商票少于银票的原因。

2.2.票面要素下面的图像是一真实的银行承兑汇票,从图上可以看到,票据主要包括的信息有:1、票号,在票据的右上角。

票号包括八位小票号(图中是31300053)和八位主票号(图中是37980643)。

八位小票号包含这承兑行性质、票据的印刷厂家等一些信息,不需要了解这些对应关系。

同一个银行签发的票据不会存在票号重复的现象,但不同银行签发的票据的票号可能完全一样,但也极少出现,所以在票据系统中,票号不能作为主键或唯一键。

银票商票2、出票日。

出票日即票据签发日,也就是该票据开立的日期。

3、出票人全称。

如果是银票,出票人就是向承兑银行申请签发票据的企业;如果是商票,出票人就是承兑人(承兑企业)。

4、出票人账号。

出票人的开户账号。

5、付款行全称。

汇票到期后负责向票据的托收人兑付款项的银行。

如果是银票,付款行一般就是承兑行,如果是商票,付款行是出票人的开户行。

6、收款人信息。

包括全称,账号,开户银行。

收款人仅是票面信息,在票据系统中仅需要对其进行记录,不需要任何处理。

出票人在开出票据之后,需要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将票据的所有权转让给收款人。

7、票面金额。

即票据的面值,一般在数万到一千万元人民币之间,有极少数的票面金额超过一千万。

8、汇票到期日。

即承兑人承诺的兑付款项的日期。

票据的出票日和到期日之间不能超过6个月的期限。

注意,6个月不是180天,因为存在大小月的情况,票据的最长期限可能有184天。

在票据系统中输入票据信息的时候,需要对票据期限进行判断。

9、承兑协议号。

指出票人跟承兑行之间为签发票据而签订的协议的编号。

10、付款行行号,地址。

付款行的信息。

图中行号是五位的联行行号,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十二位的大额支付行号。

11、其他信息。

从图上可以看到票面上还有出票人和承兑人的印章,票据的背面还有背书信息。

3.票据流转的过程3.1.票据流转全图票据生命周期图3.2.票据签发票据签发,有时称为承兑,指出票人在其开户行开立(或者自己签发)票据,是产生票据的过程。

假设有两个企业(企业A和企业B)之间发生了贸易往来,比如企业A买了企业B的产品或服务,并约定以汇票作为支付手段,那么企业A就可以按照交易金额,日期,交易对方(企业B)等信息,自己开立或者到自己的开户银行(银行A)申请开立一商业汇票,这个过程就叫票据签发。

如果票据是企业A自己签发的,这票据就是商业承兑汇票,此时的企业A既是出票人,也是票面承兑人,票据到期时,由企业A负责兑付(收到票据托收人寄来的票据后,按照票面金额将款项划给托收人)。

如果票据是企业A的开户行(即银行A)签发的,这票据就是银行承兑汇票,企业A就是出票人,银行A就是承兑行,票据到期时,由银行A负责兑付。

3.3.背书转让票据签发后,企业A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将票据的所有权转给企业B。

背书转让即在票据实物的背面加盖背书人(企业A)和被背书人(企业B)的公章,完成票据的所有权从背书人转移到被背书人的过程。

背书转让可以多次进行,假设企业B跟企业C之间发生了交易,那么企业B可以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将票据的所有权转让给企业C。

3.4.贴现票据对于其持有人企业C来说,相当于一种期限比较长的期票(支票的一种,必须过了一定期限才能兑现)。

企业C可以持有该票到票面的到期日的前几天向票据的承兑人(企业A或银行A)发出托收,从而收回款项;也可以将票据卖给某家银行(银行B),从而提前获得票款(要损失一定的利息),这个过程就叫做贴现(我们知道,房产投资人将房产卖掉收回现金叫变现,从银行提取现金叫提现,所以企业将票据卖给银行从而获得现金的过程就叫做贴现)。

当然,由于贴现对于持票企业来说相当于提前获得了款项,所以企业需要按照约定好的利率支付给买入银行一定的利息。

利息=票面金额*日利率*贴现期限贴现期限=计息到期日–贴现日(以天为单位)企业所得款项=票面金额–利息贴现有时又称为直贴,以区别于转贴现。

3.5.委托收款委托收款简称托收,是指票据的持有人(比如企业C或者银行B)在票据到期日的前几天,将票据寄到承兑行(银行A)或者承兑企业(企业A),并将票款收回的过程。

有时即使是商票,也要将票据寄到承兑企业的开户行。

由于票据的持有人和承兑人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在同一个城市,需要以邮寄方式将票据实物发到承兑人,所以托收相对于票面到期日一般有十余天的提前量。

承兑人在接到票据持有人发来的票据实物后,将款项划给托收人的过程叫做解付(或兑付)。

解付之后,票据的生命结束,不能再进行流转。

3.6.转贴现和再贴现对于银行B来说,对其所持有的票据也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等待票面到期日向承兑人发出托收收回款项,另一种是将票据转卖给其他银行(银行C)从而立即获得资金,这后一种处理方式对银行B 来说就是转贴现卖出,对银行C来说就是转贴现买入。

跟贴现一样,转贴现中票据的持有人也需要向买入行支付一定的利息。

如果买入银行(银行C)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则称为再贴现,以区分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贴现。

如果银行B只将票据转卖给银行C一段时间,并约定在票面到期日之前的某个日期重新将票据买回,这种方式叫回购式转贴现,对银行B来说,称为卖出回购式转贴现(有时简称正回购或卖出回购),对银行C来说称为买入返售式转贴现(有时简称买入反售或逆回购)。

如果银行B将票据转卖给银行C之后,票据的所有权归银行C,银行B不再买回,这种转贴现对银行B来说叫卖断式转贴现,对银行C来说叫买断式转贴现。

此外转贴现方式还有双向买断、双向卖断,双向买断到期卖断,双向卖断到期买入等,以后再详细说明。

3.7.回购到期以回购方式买入或卖出的票据,在约定的到期日还需要将票据卖给对方行或者从对方行买回,这个过程就是回购到期处理。

3.8.实物的进出库所谓实物进出库,就是指票据实物的入库和出库操作。

票据实物的进出库,一般需要记表外科目(如果有核心接口)。

票据业务中,除了虚拟买卖之外,很多操作都伴随着票据实物的进出库操作,如下表:4.票据业务简介票据业务是指从签发产生票据开始,经过一系列的贴现,转卖,到期等流转,最后将票据解付结束票据生命的全部过程。

由于我公司的票据系统使用客户是银行,所以从这里开始,将以票据系统使用者的角度介绍票据业务,而不再像《票据流转过程》一章中那样不断切换视角。

4.1.对公客户和同业客户在进入具体的票据业务介绍之前,先了解一个重要的概念——客户。

客户,就是跟银行之间发生业务往来的银行或企业(目前还没有个人票据,所以我们说的客户中暂时还不包括自然人),客户有三种:对公客户(即企业客户),同业客户(有时叫金融同业,即银行客户)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有的行不将这类客户独立出来,对这些银行来说,客户就两种)。

所有的客户都必须存在于票据系统的客户表中4.1.1.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银行客户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这里不用多说。

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客户比较特别,在客户管理和客户性质上,非银行金融机构更接近于企业客户,所以这类客户承兑的票据是商票,也就是说在承兑业务上,是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当作企业客户来处理的,但在贴现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是做直贴,而是转贴现,换句话说,在贴现业务上,又是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当作金融同业来处理。

4.1.2.联行信息在以前的系统中,出票人开户行或承兑行业是作为客户来处理的,也就是说,这些银行也必须存在于客户档案表中,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处理办法,所以在新系统中,不再将承兑行或出票人开户行作为客户对待。

联行信息业就是全国所有的银行的分支机构,这个信息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

联行信息中主要包括大额支付行号、行名称、地址、银行分类等信息。

特别要注意银行分类这个信息,因为银行的授信是对一级法人(也就是行分类)进行的,行分类信息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系统自动分析的额度占用对象是否正确。

这在授信控制一章中再做详细介绍。

4.2.签发和解付4.2.1.银票签发4.2.1.1.签发的业务流程4.2.1.2.签发申请企业A跟企业B发生了贸易往来,并约定以票据为支付方式,那么企业A就可以在其开户行银行A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

为了防风险(比如到期日无法从客户账上获得足额款项),银行A接到企业A的签发申请后,需要对企业A的资质进行一些检查,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并要求企业A提供一定的担保方式,最常见的担保方式有综合授信,保证,抵押,质押,保证金等,在这些担保方式中,又以保证金最为常见。

企业A首先必须在银行A开立保证金账户,并在该账户中有足够的余额。

在开票前,按照企业跟银行的约定好的保证金比例,计算出应该存入的保证金金额:保证金账户余额>=票面金额*保证金比例比如,企业A需要在其开户行银行A开出一票面金额为一千万的票据,双方约定保证方式为保证金,保证金比例为50%,则企业A在银行A的保证金账户余额就必须大于等于10,000,000*0.5=5,000,0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