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发展史上看,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总是与那个时代的科技革命息息相关。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网络文化的喷薄而出,正是依赖于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信息革命造就了网络文化。

并且,我们还要强调指出,信息革命没有停滞,没有结束,没有阶段性,它仍在蓬蓬勃勃、如火如荼地进行。

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无限性,促使网络文化越来越强势,促使网络文化参与者的队伍规模更加惊人。

如物理学上能量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它由一种方式转换成为另一种方式一样,文化的总量也同样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它将传媒文化中一部分逐渐转换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且转换的势头越来越厉害而已。

历史的后来总是超越以往,这是普遍规律。

任何人都无法更改,也用不着哀怨和悲愤,而应坦然地面对,思考更积极更适宜的文化对策。

网络文化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培养和塑造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有别于老一辈的新一代人类,就像石器时代标明了新旧人类的鸿沟一样。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

同传统的传媒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

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意见领袖,完全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完全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

不错,网络是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是增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就越是增大。

故此,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统治者和掌控者十分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网络文化必然催生网络的道德法治建设。

由于网络文化的全球同步,中国碰到的麻烦,肯定也是其它国家遇到的麻烦;其它国家没有解决或暂时无力解决的问题,肯定也是中国目前没有解决或暂时无力解决的问题。

因此,任何国家在网络文化的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都具有全球借鉴与参考,从而引发全球进步的意义。

虽然网络的连接已经实现全球化,然而,在今日世界,网络文化不可不注意国别性。

任何文化都有双刃剑的作用。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享受网络这个人类文明最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维护国家的信息文化安全。

自人类有史以来,尚未见过有像网络文化这样扩张迅猛,进展疯狂,表现强烈,兼容所有的文化形态。

网络文化惹人爱、又引人恨,这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但不管怎么说,就像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一样,网络文化毕竟是人类聪明的硕果,才识的外化。

何况网络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和建设中的文化,可能它的幼年期还未完成,也可能它刚刚步入青春期。

人类的前进不能由某种强大的科技惯性拽着,而应当理智地运用它,掌握它,熟练地操控它,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 下列有关网络文化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文化和其他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一样,它的诞生离不开与它同时代的科技革命,它也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B.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革命造就了网络文化,因为网络文化的传播要依赖于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

C. 网络文化参与者队伍规模的大小,受信息传输技术发展的制约,信息传输技术越发展,网络文化参与者就越多。

D. 网络文化就是把传媒文化中一部分转换成为网络文化,随着转换的加大,我们要坦然面对这种传媒文化的流失。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它培养和塑造了与老一辈人完全不同的新一代人。

B. 网上意见领袖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这既体现出网络舆论场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增大了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

C. 任何一个国家在网络文化的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都有利于其他国家借鉴与参考,具有引发全球进步的意义。

D. 网络这个人类文明最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不是相对、相背离的,但它会影响到民族文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网络中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就容易挑起是非波澜,这说明网络越是发展,网络的道德法制建设也就越发显得重要。

B. 中国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碰到的麻烦,肯定也是其他国家遇到的,因此中国加强网络文化的道德法治建设,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C. 网络文化扩张迅猛,进展疯狂,表现强烈,兼容所有的文化形态,所以文化这把双刃剑在网络文化中越来越明显地发挥作用。

D. 由于网络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和建设中的文化,人类应当理智地运用它,掌握它,熟练地操控它,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御史。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狡猾,累劾不去。

从吾发其奸,遂调外。

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苞苴绝迹。

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

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

‛帝大怒,欲廷杖之。

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

寻告归,起巡长芦盐政。

洁己惠商,奸宄敛迹。

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

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

从吾生而纯悫,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

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

家居二十五年。

光宗践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

俄改大理。

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之。

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

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

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

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

‛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

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

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

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

‛因再疏引归。

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工部尚书。

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

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诋从吾,削籍。

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

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

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

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

(原文有删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B.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C.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D.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庶吉士,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

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从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

统治者既然把特权赋予言官,也就会对言官的政治素质提出特别的要求。

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C.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代指官员辞职归家。

按照封建礼法,官员欲退,则皇帝必称社稷所倚而加以挽留,官员则以不能阻塞后人予以坚持,反复数次之后,皇帝不再勉强,以优厚待遇让官员回乡安度晚年。

“乞骸骨”“丁忧”也可理解为告老还乡,退休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冯从吾向上奏说皇帝不理朝政,祸乱四起,而皇帝还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般,身边之人稍有不慎,就招致重责。

希望皇帝能以江山社稷为重。

B.冯从吾与邹元标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者在这里讲学。

并以宋朝能强盛和王守仁坚持讲学为例,强有力地反驳那些诋毁讲学与书院的官员们。

C.冯从吾性格纯朴诚实,受业于许孚远。

罢官归家后,研读先贤著作,加之以修习,有好大成就。

在家中一呆就是二十五年,直至光宗登基再次为官。

D.魏忠贤党人上书诋毁冯从吾。

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后来派人搜查冯从吾等人的罪证,查无实证,便毁掉了书院,推倒圣贤塑像。

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最终因此得病离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

(5分)(2)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8~9题。

【中吕】喜春来张养浩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

满城都道好官人。

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注】这首曲子为张养浩到灾区赈灾时所作。

8. 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官员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9. “还自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2)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