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先修课程:《房屋构造与施工图识读》《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
后续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砌体工程施工》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对保证工程竣工验收、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保证工程规范化、开发利用企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工程资料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工程信息资料,并按一定原则分类、组卷,最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归档的整个工程建设的历史记录。

建筑工程资料是构成整个建设工程完整历史的基础信息,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档案,是工程检查、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工程建设“百年大计”的见证材料。

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资料管理的分类、组成,熟悉资料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写方法,了解工程资料归档的程序。

2.设计思路
该课程结构是以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要求为主线,以建筑工程施工生产中资料管理为重点,培养学生协助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资料的能力。

该课程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设计,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采用工学结合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领会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资料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建筑工程验收、工程管理与技术资料、地基与基础工程资料、主体结构工程资料、屋面工程资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资料、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

(2)熟悉对于不同资料类型的编写与记录以及分类。

"
(3)熟悉建设工程文件的组卷和归档情况。

2.能力目标:
(1)熟悉资料管理的全过程内容。

(2)具备施工现场资料管理编写、收集和整理能力。

(3)初步具备资料员所具有的职业能力。

3.素质目标:
(1)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满足某个资料的特殊要求,信息的成功获取,在有关资料工作中受阻时问题的解决,技术障碍的优化处理。

(2)学习能力——对于不了解的领域或知识的学习及能够将不熟悉的背景资料形成自己的思路和体系。


(3)团结协作交流能力——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及相关单位的工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就资料的收集、确认及传递进行交流与合作。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课时分配
#
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班级可对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

2.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按照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体现:
\
(1)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项目任务、引入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工作启
发、探究发现、讨论思辩以及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把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工作育人”的思想。

(2)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以学生为主,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引入相关过程知识,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做”一体,由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并做演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4)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配合课件进行授课。

(5)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完成的任务及时进行总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进行点评。

(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学中可深入现场进行观摩教学,使学生从真实场景中获得知识,理解真实场景中人与人、人与仪器、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7)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热情、真诚、诚实、守信的品德,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作风,逐步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评价
加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统一性:
过程考核(40%):主要围绕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灵活的考勤方式、记录与教师学生动态表)、课堂发言、讨论情况(发言的主动性及回答质量)、吸收信息能力(从搜集信息的数量及质量角度考核)、课堂作业(平时布置的书面作业能否独立、按时、高质量完成,课堂训练要求完成的作业能否按时完成)和综合练习(分析、解决案例和项目实例的能力)等评定成绩。

终结考核(60%):考核按期末卷面考试成绩。

(三)教学基本条件
工程资料实训室:计算机、资料管理软件(网络版)、资料柜。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资料管理实训的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科学精选教材内容。

(3)教材编写应突出实用和创新,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单纯的技能操作,也要及时将本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其中,文字表述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中的任务设计要新颖、实用、经
济并具有可操作性。

(5)教材不仅是一部教科书,也是从业人员提升资料管理实训业务水平、目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材料和参考书。

(6)教材编写以任务引领知识,将理论知识溶入工作过程中。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形象生动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视听光盘、网络课件、虚拟仪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模拟真实场景,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校内实训项目,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3)搭建工学结合平台,充分利用建筑施工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顶岗实习的需要,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的不足,不断发展学生职业能力。

五、其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学制为5年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为便于教学任务完成,体现教育学平等思想,使学生人人得到锻炼,建议采用2学时安排课时进行课程教学。

(3)本课程引用的技术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2009、《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及建筑工程质量专业验收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