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效应在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效应在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效应在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了一年多了,认识的人多了,经历的事也多了,经历使人丰富,经历过许多事之后,突然觉得一个人的心情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是多么重要。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并且具有两极性,可以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热爱和憎恨,激动和平静等等;可以表现为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如高兴、快乐等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能量,驱使人积极地行动,从而使工作、学习、生活效率随之提高。

如烦闷、悲愤等消极情感会降低和削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能量,促使人的行动消极,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

情感的两极性启示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正确运用情感功能,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以提高效益。

这一理论适用于每一件事,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同时,也是通过我的生活经验证明的。

这些天一直在训练排球,其实每天很不想去训练场地,为什么呢?怕看见一张张阴沉沉的脸。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们的队员的水平有高有低,差点的队员处理球时失误
较多,影响技术水平好的队员的发挥,于是他们着急,烦躁,表情沉重,有时还会埋怨,整个场上的气氛乌云密布,由于个别人的坏心情感染了所有人的心情,队员们顾虑越来越多,你说这球还打的起来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环境更需要积极向上的情感。

当校长每天板着一副冷脸孔,给我们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们会有积极的心理去完成吗?我想回答是否定的,即使完成了,效果也一定不会很理想。

但是,如果管理者给予我们的处处是宽松、愉悦、和谐、阳光的氛围,我们还会有抵触心理吗?我想回答仍然是否定的,而且,我们会有几分光发几分热,不遗余力。

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更需要积极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因为情感具有感染性,有着极大的传播和扩张作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他,使他产生同样的或与之联系的情感。

情感的这一特点启示我们,作为教师一要注意通过情感的感染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老师所爱,憎老师所憎,达到以情育情的目的。

例如,我校有位教师教《一夜的工作》,在导入新课前,怀着对周总理无比怀念,无比
崇敬的感情朗诵了《你是这样的人》,一字字,一声声,准确地表达出人民的心声,课堂顿时被庄严、敬佩的气氛所笼罩,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朗诵声,仿佛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寻找着总理的光辉足迹。

总理的光辉形象,高尚品德,伟大精神,使同学们肃然起敬。

由于教师揭示了教材的情感因素,把体现作者的情感呼唤出来了,凝聚、升华成为一种崇高的情感,打动了学生的心弦,达到了以情育情的目的。

使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产主了共鸣,从而收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同样启示我们,作为教师要注意以情动人。

即以自身的真挚情感打动学生对自身言行的接受性。

教师讲课时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根据课文的情感特色,准确把握感情基调,做到感情真挚。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并使学生乐于接受讲课的内容。

对于一节课,老师讲的平平淡淡,精神披靡,学生也不会有什么积极的反应,久而久之,就会讨厌这门学科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应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确保对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起正面影响和动力作用。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苦恼、挫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情感。

因此,教师要学会自我控制。

努力克制自己的消极情感,不利于教学的情绪一定要摈弃于校门或课堂之外。

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

”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当教师一跨入校门,他就应该
把个人的所有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因为在学校里,他整个人是属子教育的。

教师必须善于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并且在面对学生的各种错误表现时,能沉着冷静,不感情用事。

生活中情感效应也会发挥作用。

一个家庭中,有一个积极、乐观、开朗的人,她就会影响着其他人的生活,她就像一味调味剂,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和谐、愉悦的音符。

情感效应既然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何不收起我们消极的情感,释放我们积极的情感,让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更有质量。

最后,送大家三句话以共享:
带着快乐去微笑!
携着诚心去祈祷!
拿着鲜花去祝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