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跳水》说课及教学设计

《跳水》说课及教学设计

《跳水》说课及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跳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课。

【教材分析】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一篇短篇小说。

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

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认“钩、咽”两个生字;会写“凶、脱”等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并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练习自己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练习点画重点词句并品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4、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学情分析】经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感受和理解故事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以及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资料(如: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平生和他的作品等资料)。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学习参考图片,配乐朗诵,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让同学们对船长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冷静、果断,以及对孩子的爱有更深层次的感受【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抓住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呈现、小组讨论、诵读、等形式,解决难点。

课堂上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师生互动,多角度感受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使学生在认知语言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本领。

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百度搜索】图片-image=on&cl=2&lm=-1&ct=2&ie=gbk(师板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把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质疑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简介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百度搜索】作家列夫•托尔斯泰/2007-05/22/content_6135467.htm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第63页,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划出本课的生词,要求读准字音。

(2)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让学生一目了然,老师检查起来比较方便。

)(提醒学生注意:“咽”是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yàn”——狼吞虎咽)(1)指名学生读。

(主要是中下生)(2)齐读。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

(主要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4、这篇课文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弄清楚几个人物的关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重点品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尴尬,生气。

1、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帽子就这么值钱吗?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

要求:(1)学生读书做批注笔记。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写批注笔记,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写写自己在读书时的看法,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2、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句子。

(多媒体课件展示品读的有关句子)(1)“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

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师:此时此刻,孩子心里想什么?(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它……)(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

眼看就要爬到未干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猴子的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还做着怪样逗孩子。

此时孩子被惹怒,气急了。

)3、“孩子气极了”,为了取回帽子,“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

”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

【百度搜索】有关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q.htm?sp=4001第2课时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

(设计意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

)师: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或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对啊,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的。

那你们有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视频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并配合音频的朗读,声情并茂地把学生带进当时的环境中,让学生感受那种令人提心吊胆的气氛。

【百度搜索】课文《跳水》的动画视频及朗诵/v_NTYwNzEyOTk.html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孩子处境危险)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

1、师:你是从哪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感受):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4)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2、齐动脑,想办法。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想象。

)(1)师:怎么办呢?孩子的脚底摇晃起来了。

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

想好了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救他呢?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

)(找充气垫;张开大布接;找人上去救;抛长绳给孩子……)(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到当时的情况紧急,这些办法都行不通。

)(3)过渡:其实,这些办法实际上都行不通,那么在这危急时刻,作为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

1、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

说说船长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用枪“立刻向他瞄准”;这样做才能最快把孩子从危险中解救下来。

)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船长立刻——向他瞄准……)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全都吓呆了”与船长的临危不乱、镇静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船长的形象。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从船长逼孩子跳水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到船长的冷静,很有威严。

)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8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四十秒钟”你觉得怎样?(时间很短);那为什么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因为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所以感到时间太长了。

)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孩子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不会,因为他当时一心只想救自己的孩子,不是真的想开枪。

其实这当中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以下内容:(船长一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是的,呜咽起来。

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赶忙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4、创设情境,引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看到孩子“又开始呼吸了”,悬在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突然间——好像……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

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最佩服船长;佩服船长遇事镇定、冷静,机智、果断。

)2、齐读第7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孩子醒过来了,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七、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如《战争与和平》、《复活》)。

【百度搜索】百度百科对《战争与和平》《复活》的相关介绍/208978.htm/462959.htm#sub5754937告诉学生:如果还想对列夫•托尔斯泰有更深的了解,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跳水(生气)逼(瞄准)船长(镇定、机智、果断)《跳水》教学反思肃州区西洞镇新地小学李静《跳水》这课书的第二课时我是作为学校公开课来上的。

所以,在设计时我做了多方面的考虑,特别是开头的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