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检自测一

自检自测一

自检自测(一)第一章绪论一、填充题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

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及民族问题的途径、()的科学。

2.民族()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民族发展(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民族问题(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D.政治性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发展C 民族之间矛盾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民族理论(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五.论述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第二章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渊源和()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和()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和主观上的()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A.春秋战国B.秦汉C.南朝D.隋唐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B.语言C.风俗习惯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54年B.1965年C.1978年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资本主义民族D.社会主义民族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B.历史依据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五、论述题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第三章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 .民族的形成,是()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 、( )发生发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等。

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E..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四、辨析题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