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建立一个移液管的检定规程。
2范围:质量部QC实验室移液管的检定。
3责任者:QC负责人、QC检验员。
4程序:
4.1说明:
4.1.1 本规程适于 lml、2ml、3ml、5ml、10ml、15ml> 20ml、50ml、100ml 移液管的检定。
4.1.2本规程系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JJG196-90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制订。
4丄3检定的原理采用衡量法。
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移液管中纯化水的质量, 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算出移液管的容积。
4.2检定项LI和技术要求:
4.2.1移液管的玻璃应清澈、透明。
4.2.2刻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平直,分格均匀并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lmmo
4.23移液管应具有下例标记:
4.23.1标准温度(20°C)
4.23.2用法标记:量出式用“Ex”。
4.2.3.3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ml。
4.23.4准确度等级:A、Bo 4.2.4容量允差、水的流出时间和刻度线宽度均应符合下表之
规定
4.3检定条件:
4.3.1万分之一天平。
4.3.2温度范围0—50°C、分度值为0.5°C的温度计。
4.3.3秒表。
4.3.4称量杯、测量筒。
4.3.5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C,且要稳定。
4.3.6纯化水
4.3.7移液管
4.4检定方法:
4.4.1水的流出时间:
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迅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将食指放开并计时,使水充分流出,直至液面降至最低点的流出时间应符合上表中之规定。
4.4.2纯化水质量的标定:
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管外璧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地调至零位,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移液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称量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按规定时间等待后(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
精密称定称量杯与水的重量,计算得纯化水的质量。
4.4.3记录与计算:
4.4.3.1计算:
V20=V 标 + (P 祢一P)
V20:移液管在标准温度20°C时的实际容量(ml)。
V标:移液管的标称容量(ml)。
P称:t°C时称得纯化水的质量值。
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常用玻璃量器”的衡量法用表中查得t°Co
时标称容量水的质量值当P移与P值相差很小时,其质量差可近似地看作体积差,
故V20—V ^+AVo从衡量法用表中可查得差值(/XP),因4P=V杯一P,
故V20=P称+皿
4.4.3.2举例:
用50ml移液管(A级)吸取纯化水,使液面达刻度线以上约5mm处,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单标线吸管尖端外壁的水,慢慢将弯液面准确地调至刻度线,水温为23.6°C,将已称重的称量杯放在垂直的移液管下(称量杯倾斜30度),放开食指,使纯化水沿杯壁流下,纯化水流至尖端不流时,等待15S,精密称定,讣算得称量杯水的质量为49.8560go V2o=P 那+AP=49.8560+0.180=50.0360ml
此检定点符合A级标准。
4.5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根据上述检定项U的检定数据,查上表,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检定周期为三年,其中用于碱溶液的移液管为一年。
4.6附注:弯液面的调定:
弯液面的最低点应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应与分度线在同一平
面上,适当安排光线,可以使弯液面暗淡且轮廓清晰,为此应以白色背景并遮去不需要的杂光,可以在移液管定位液面以下不大于1mm处,放置一条黑色纸带在移液管壁上。
5文件的培训:
5.1内部培训讲师:人力资源量部指定人员;
5.2文件培训对象:QC负责人、QC检验员;
5.3文件培训课时:0.5-1小时。
6文件变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