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稿3篇
【篇一】
今年以来,黄钟镇根据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和布局,结合镇情实际,探索出“融”党建工作模式,明确了党建引领脱贫工作思路,发挥了党建片区联络站的指导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战斗堡垒。
目标相融,任务更明确。
一是实行党建工作片区联络站和镇扶贫工作办公室的有机整合,坚持市县镇村社五级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坚持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钩,扶贫工作队不撤岗的工作决心。
二是聚焦村“一低五有”工作目标,通过xx市级帮扶党员与贫困村结合为城乡党建共建,积极谋划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工作任务及措施,发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对标补短,设立“党员示范岗”助推脱贫攻坚。
三是针对贫困户“一超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之上,再部署、再安排,充分发挥xx市委宣传部挎包小分队的力量,组织镇村党员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
政策相融,落实更到位。
一是住房保障方面,以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
房为基本原则,为有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
二是教育保障方面,镇党员干部积极和中小学党支衔接,确保及时掌握一手资料,防止发生因学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三是医疗保障方面,黄钟镇党员干部下村入户,大力宣传贫困户住院报账政策,xx市内自付比例不超过10%,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不在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帮扶相融,成效更显著。
一是依托xx市级和xx市等联系帮扶部门(单位)资源优势,多渠道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发放土鸡苗万余只,培育土鸡养殖大户3个,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香葱种植20余亩,解决了吴家沟3公里道路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在摸清脱贫需求的基础上,“5+ 2”帮扶力量到岗到位,吴家沟村、长虹村、向家河三个贫困村分别由xx市友清主任、玉才部长,xx市明军部长等同志定点联系,驻村工作组成员全部到岗到位,各村均派驻第一书记,3名农技员持续指导,法律顾问及农信员全部到岗,全面落实“三个一”工作制度,圆满完成2018年完成黄钟镇1个贫困村整村退出,47户159人易地扶贫搬迁,2个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新建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脱贫工作。
三是通过“万企帮万村”xx宏义集团资助吴
家沟村项目建设100余万元,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就业发展。
四是利用东西扶贫帮扶机遇,舟山市带动黄钟镇茶叶发展,采用分红制度让贫困户增收,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生活。
【篇二】
近期,xx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落实中央巡视、各级巡察以及审计、暗访发现问题整改的机遇,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全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气象:一是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会议在该市翁源县召开,在全省推广xx产业扶贫经验,二是仁化县瑶塘新村“农旅”结合建设模式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三是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南雄市召开,在全省推广xx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领脱贫攻坚的做法。
xx市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抓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体系。
一是市级层面成立了两个“市委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
组长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担任,成员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审计局、市住管局及日报社、电视台等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督导组从2018年
8月开始到2020年底,对全市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重大工作安排事项等方面进行督导。
二是县级层面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
其中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县为主体,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三农工作、乡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成,到镇村一级开展驻点帮扶,推动各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当好组织者、推动者、先行者;科技人才服务队则是聚焦乡村振兴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实现提升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农业一线集聚,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三是镇级层面建立双“113”工作机制。
第一个“113”是建立包片挂点联系工作机制,即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每人包干负责1个片区,所有干部每人挂点指导至少1个村(社区),联系帮扶至少3户村(居)民,确保所有村(社区)都有挂点指导干部,达到全覆盖。
第二个“113”是建立研究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即各乡镇(街道)每周至少召开1次党(工)委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村(社区)工作,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召开1次片区会议专题研究村(社区)工作,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直接到村(社区)解决群
众问题、指导基层工作时间不少于3天。
该机制着力推动乡镇(街道)工作重心向村一级下移,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格局,健全完善了党的基层工作体系,打造“县级一线指挥部、乡镇前线指挥所、村级战斗堡垒”。
四是村级层面制定了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十项规定。
包括脱产驻村制度、考勤请假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工作纪律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检查通报制度、调整召回制度、待遇保障制度、激励奖赏机制,进一步压实帮扶干部的责任。
二、坚持“奖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机制。
一是开展了2018年xx市“最可爱的脱贫攻坚人”评选活动。
动员全市上下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调动驻村驻镇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参与扶贫部门的积极性,对百名“最可爱的脱贫攻坚人”进行表彰。
二是持续开展暗访、通报批评、约谈干部等约束性程序。
近期对考核、督查、巡视巡查、审计、暗访中发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突出问题较集中、排名比较靠后的乳源县、曲江区、新丰县、翁源县以及市住管局进行了约谈;同时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贫困村开展暗访发现“未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扶贫政策不熟悉、工作不扎实、监督责任未落实、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