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卷1(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卷1(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试卷题目1-9 10—12 13 14 15 16 17——18 19 总分得分第I卷(选择题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敦.厚(dūn)揶揄.深谙.(ān)叹为观.止B.猖厥.(juě)恢谐哽咽.(yàn)脍灸.人口C.匡.扶(kuāng)佞.言诧.异(chà) 义无反.顾D.赫.然(hè)后裔.祈.祷(qí)强.词夺理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上不能报刘表以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疆土;乃新野,樊城,当阳,夏口,无容身之地。

A.安守弃走败奔B.安据弃走败奔C.抚据弃走败奔D.抚守弃走败奔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一点考虑,我们知道油价稳步上涨是大势所趋。

B.学生时代的博览群书,能使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焕发写作灵感。

C.政府正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和师资力量不足。

D.私家车的普及,使城市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也使城市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①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②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③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④的确如此,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奢华的。

⑤更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A.④①③②⑤B.③②⑤④①C.③⑤②①④D.④①②③⑤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难得淡定①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

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

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

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

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

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

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

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

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

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

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

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问和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申答曰;“一为名,一为利。

”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

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

这是在名前的淡定。

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

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

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

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

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

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

”依旧从容安详。

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

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5.下列对本文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生难得淡定。

B.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

C.淡定是古已有之的人生境界。

D.淡定能够使人心平气和。

6.下列对“淡定”的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淡定是面对人生坎坷入世沉浮的自信。

B.淡定是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时的镇定。

C.淡定是在名利诱惑面前的淡泊。

D.淡定是在成败利钝面前的从容。

7.下列事例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A.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把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给女儿当作玩具玩。

B.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纷扰,活得潇洒自在。

C.瞿秋白临刑气定神闲,唱着国际歌,盘膝而坐,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开枪吧!”。

D.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几十年的执着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杂交水稻。

三、(共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虎丘①二篇(一)虎丘,中秋游者尤盛。

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

”真知言哉!([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二)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而独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

盖不幸与城市密迩,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

(节选自李流芳《江南卧游册题词·虎丘》)【注释】①迩:近。

②膻: shān 本义:羊臊气,亦泛指臊气类似羊臊气的恶臭。

8.下列几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中秋游者尤.盛水尤.清冽B.填山沸林,终夜不绝.蝉则百叫无绝.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皆若.空游无所依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过.故人庄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A.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近岸,卷石底以出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第II卷(非选择题93分)四、(17分)10.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盖不幸与城市密迩,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

1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5分)⑴未百步辄.返辄:⑵波色乍.明乍:________⑶红装而蹇.者蹇: ⑷而此地适.与余近适:⑸恶.能无纪恶:12.在下面横线处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8分,每题2分)①,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②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用比喻,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李煜《虞美人》)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自己的院子毛萍现代人不缺房子,缺院子!尽管现在的人一说起房子就忿忿然,抱怨居得如何寒碜,但往细里想,其实没多少人是住在露天地里的,无非是租房的想买房、买了房的还想更大的房。

但现在的人尤其城里人享有一个自己的院子的的确不多。

旧时,人们没有高楼住,全住在自己盖的屋子里。

屋子很简陋,一间用来睡觉、一间用来见客就很不错了。

屋子虽简陋,但几乎都有一个自己的院子。

有钱人用那种好看的砖墙砌一个院子,没钱人用竹篱笆草草扎一个院子。

再没钱的人干脆什么也不围,屋前整出一块平地,放上几把椅子,累了乏了坐坐。

许多大户人家还常常不止一个院子,而是数个院子沿中轴线层层递进,组成一个又一个有纵深感的空间,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即指这种几进几重院落结构。

可别小看院子!它既没有屋子的封闭,又不像旷野那么开放,前者不易交流,后者没有安全感。

院子其实就是一种过渡、一种铺垫!是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一种过渡,自然到人工的一种铺垫。

如同学校的寒暑假,虽不用工作,可又不等于退休,是工作到赋闲的一种调节!来人了,先在院子里寒暄一番。

若是深交,有些儿私密话,便迎到屋子里去。

若只是一般串门,便在院子里坐了下来,一边观街景一边闲聊。

因此,院子避免了好些个社交尴尬场面——譬如一个不太熟稔的人敲开了你的门,你是让进还是不让进?堵在门口,显得不礼貌,迎入室内,又太过了点。

院子还有一个好处,平日里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家什譬如清洁用具笤帚簸箕拖把之类的便可以放在院子不起眼的角落里,用之则行,舍之能藏。

若是电梯洋房就不然了,放在杂物间和其他吃的用的挤在一起不卫生,扔在阳台上和花卉盆景掺和吧又影响观瞻。

百儿几十平方的一个空间,还真没个笤帚簸箕拖把的安置处!因此,院子不仅是人存在方式的一种过渡,还是器具家什的一种过渡。

间尝思之,现代人思维之所以古怪,只会非此即彼,中间缺乏过渡、缺乏缓冲,没有回旋的余地,怕是跟现代人住的公寓要么进来,要么出去,缺少一个过渡的院子有关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过去人们向往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早实现了,可院子却逐渐消失。

文明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以往穷人只能住竹篱围着的平房,有钱的人才居电梯洋房,现在调了个个,穷人住上了梦寐以求的高层楼房,有钱人却忙不迭地从高处撤下来住有院子的矮房去了。

人,从根子上说,是属于大地的。

只是随着文明进化,人才逐步离开大地,先是上树,继之上楼。

等到人升到半空、登上月球,这才醒悟,哪儿都不是自己的家,唯有大地,才是我们的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