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内容提要
本章节介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和特殊性。
内发论和外烁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二、考点指南
识记: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领会: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应用:运用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分析普通中学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和特殊性
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的发展
心理:认知(感知、记忆、思维等)和意向(兴趣、情感、意志)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原因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
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弗洛伊德-----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赛尔-----成熟机制
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代表人物:
我国古代的荀子
英国洛克(“白板说”)
美国毕生
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这个特点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个特点要求教育有针对性,对不同发展阶段非儿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3、不平衡性: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因此,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
4、互补性:首先,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5、个别差异性:它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要根据个体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成熟
社会因素:环境、学校教育
个体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途,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点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战中发展着自身。
美国华生: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一项目标明确,时间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更加明显。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超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动(基础)
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认识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性,指向性与程序性)
第三节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提升(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1、人的价值的含义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怎样是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
(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考纲不要求)
1、人的潜能是指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2、人的潜能发掘必须通过教育与学习才能实现。
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潜能存在的事实与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考纲不要求)
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其中人的精神力量是根本力量。
教育是发展人身体力量的重要途径;人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四)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作用
1、个性的含义:
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2、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就是把人的差别性、自主性与独特性表现出来;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
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少年期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是少年期,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少年将经历急剧的心理变化,尤其是性成熟带来心理上的躁动。
同事,这一时期,少年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
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青年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
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四节比较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