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摘要: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必须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教学目标的可及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教学管理的艺术性,为学生创设体育教学的乐学环境。
关键词:体育教学乐学环境创设
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从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教学管理的艺术性三个方面着手,致力创设体育教学乐学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是创设体育教学的乐学环境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状况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学生探究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
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有根有据地表示自己的意见。
他们常常产生疑问,喜欢争论和议论。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相互团结合作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障碍接力”的游戏中,笔者改变了以前先讲游戏规则,然后进行比赛的方式。
而是把学生分成四组,告诉学生在60米内所要完成的动作:跨过栏架、钻过山洞、跳绳20次、俯卧撑10次、篮球原地跨下8字交接球10次、举哑铃20次。
然后要求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各种障碍物的摆放顺序,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放才会更合理,更有效,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在游戏结束时,教师根据学生设置的顺序,让学生说明摆放的理由,使学生由最初的设计者变为理性的思考者。
这样,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我是主人”的感觉,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想象插上翅膀,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空间,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新的空间。
”高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在思维过程中比较全面地看问题,注意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问题。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想象、去创新。
笔者在这方面进行很多
尝试,都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例如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了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习和平衡等基本功练习后,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配上屠洪刚的《中国功夫》,自己创编一套练习动作,最后展示各小组的创编成果。
实践证明,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由学生自编自导自练,学生的积极性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创造出很多新的武术套路,学生创新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二、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
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因此必须应注重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及时进行教学评价
在激励理论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实验者把参与实验的人分成两组进行割稻子比赛,两组的人员素质、稻田的条件与数量都相等,所不同的是甲组每割过10米就能得到一面小红旗,而乙组则没有。
实验结果甲组比乙组要快得多;第二次实验则是给乙组所在的田块每10米插上小红旗,而甲组却没有,其结果是乙组比甲组快得多。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人们的工作成绩得到及时肯定,那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个人的“需要”与
“激励”间隔的时间越短,激励得越及时,其激励的效果就越好,反之,时间间隔越长,激励效果就越差。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发现了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都应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正确进行教学归因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眼睛只看着学生的缺点,要看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们,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
以鼓励、引导来代替指责,以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
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同时,也必须对学生的不足做出正确、合适的引导。
归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归因的两个步骤: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第二,进行了那种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
三、教学管理的艺术性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
”克鲁普斯卡娅说:“光爱还是不够的,必须善于爱。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管理的艺术性,一旦出现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要如何主动、积极、巧妙地加以解决或化解,使师生关系始终处在融
洽或趋于融洽的格局之中。
体育教学常受场地、器材、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防止运动伤害。
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出现,到头来不仅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师生关系紧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感性支撑点,启动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