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韵基础知识

音韵基础知识

音韵基础知识
相关参考书: 相关参考书: 汉语音韵》 王力 《汉语音韵》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殷焕先《反切释要》 殷焕先《反切释要》 胡安顺《音韵学通论》 胡安顺《音韵学通论》 丁声树、李荣《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 手册》 手册》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七音:指唇、 七音:指唇、舌、齿、牙、喉、 半舌、半齿。 半舌、半齿。 半舌, 半舌,在今天叫做舌尖中边 音,是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化出 来的; 来的; 半齿,今天称作舌面鼻擦音, 半齿,今天称作舌面鼻擦音, 是从五音中的齿音分化出来的。 是从五音中的齿音分化出来的。 七音的区分最早见于南宋 张麟之重刊的《韵镜》 张麟之重刊的《韵镜》和郑樵 七音略》 的《七音略》。
2.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 类。(声类是上字分类)韵类 不仅要区别声调,而且要区别 韵头。(最小概念) 韵母:除了要求韵腹,韵尾相 同,还要区别韵头,(不要求 区别声调)。例如贤与年就不 是一个韵母。
韵:要求韵腹,韵尾相同, (不区别韵头)而且要区别声 调。如阴声韵,阳声韵等。 韵目:韵书里韵的标目,即韵 的代表字。如“先”韵,包含 了先,天,千,烟,年,贤, 玄,渊等。(与韵一致) 韵部:如果不区别声调也不区 别介音(韵头),只要韵腹和 韵尾相同,就是韵部。如王力 把上古韵分为三十部。
与韵母有关的概念 3.开口呼、合口呼 开口呼、 开口呼 这是从韵母第一个音素的角度 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开口呼、 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开口呼、合口 呼在中古还有洪细之分。 洪细之分 呼在中古还有洪细之分。 开口呼:不圆唇的韵母, 开口呼:不圆唇的韵母,即韵头 不带『 』或韵腹不是『 』 不带『u』或韵腹不是『u』 合口呼:指圆唇的韵母。 合口呼:指圆唇的韵母。即韵头 带『u』或韵腹是『u』的。 』或韵腹是『 』 就是等次。 等:就是等次。韵图试图把开口 呼和合口呼各分为四等。 呼和合口呼各分为四等。“一等洪 二等次大,三四皆细, 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 细。”
和韵母有关的概念 1.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 韵头 韵腹、 韵头:又称“介音” 韵头:又称“介音”。现代汉语 的韵头有[i]、 、 三个 三个, 的韵头有 、[u]、[y]三个,中 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 两个 两个, 古汉语的韵头只有 、[u]两个, [y]韵头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头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头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 韵腹: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 语的韵腹要复杂得多。 语的韵腹要复杂得多。 韵尾:中古时期的韵尾比现代汉 韵尾: 语的辅音韵尾多四个[m]、 、 语的辅音韵尾多四个 、[p]、 [t]、[k]。 、 。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 帮滂並 非敷奉微、 帮滂並名、非敷奉微、端透定 泥、知徹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 澄娘、精清从心邪、 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 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 日 宋人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人在“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根据当时语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 增加了六个字母。 整,增加了六个字母。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在音韵学史上 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代表了唐末 宋初汉语声母的实际情况, 宋初汉语声母的实际情况,同时还 扮演着表音工具的角色。 扮演着表音工具的角色。
阴,阳,入三类韵尾是古汉 语语音系统的特点之一。阴 声韵和阳声韵只有平,上, 去三声,入声韵只有入声调。 音韵学上把前两者称为“舒 声”,把入声韵称为“促 声”。

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将 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 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 论发展而来, 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 一种规律, 一种规律,即阳声失去鼻音 尾韵变为阴声, 尾韵变为阴声,阴声加上鼻 音尾韵变为阳声。例如: 音尾韵变为阳声。例如:三 san-仨sa,两liag-俩lia。 - , - 。
和声母有关的概念 1.声纽: 声纽: 声纽 传统音韵学称声母 声母为 传统音韵学称声母为“纽”、 “声纽”。纽,就是字音枢纽的意思。 声纽” 就是字音枢纽的意思。 2.声类: 声类: 声类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对同类反切上字的称呼。 反切中 同一个声母 声母使用了多 在反切中,同一个声母使用了多 反切上字, 个反切上字,后人根据反切上字研究 当时有多少声母,用一定的方法将那 当时有多少声母,用一定的方法将那 些代表同一声母的反切上字归纳在一 统计出类别及数量, 起,统计出类别及数量,其中每一类 就叫做一个声类 例如: 声类。 就叫做一个声类。例如:“多德得丁 都当冬” 同属“ 都当冬”,同属“都”类,“都”代 表的声母是 [ t ] 。
与现代汉语“四呼” 与现代汉语“四呼”的关系 大致来说: 大致来说:现代汉语中 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开口洪音 主要来自中古开口洪音; 开口呼主要来自中古开口洪音; 齐齿呼主要来自中古开口细音 主要来自中古开口细音; 齐齿呼主要来自中古开口细音; 合口呼主要来自中古合口洪音 主要来自中古合口洪音; 合口呼主要来自中古合口洪音; 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合口细音 主要来自中古合口细音。 撮口呼主要来自中古合口细音。 具体情况要复杂些。 具体情况要复杂些。如“家、 鞋” 在中古属开口洪音。 在中古属开口洪音。
就诗而言, 就诗而言,对于格律诗来 声调也是划分韵部的条件, 说,声调也是划分韵部的条件, 同一韵部的字必须声调相同。 即,同一韵部的字必须声调相同。 三字, 如“东、董、送”三字,韵母结 构 在中古完全相同, 在中古完全相同,但由于声调不 同而分属平、 去三个韵部。 同而分属平、上、去三个韵部。 对于宋词来说,只要求韵腹、 对于宋词来说,只要求韵腹、 韵尾相同, 韵尾相同,而对声调是否相同 则不论。 则不论。
音韵学认为入声韵与同部位的 阳声韵隐约相对, 阳声韵隐约相对,如“屋”对 “东”;“物”对“文”, 因此“ “月”对“元”。因此“阴阳 对转”实际上是讲阴, 对转”实际上是讲阴,阳,入 三者之间的互相转化的规律。 三者之间的互相转化的规律。 条件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同。 条件是:彼此的主要元音相同。 P20 如:何-曷 饥-馑
和声母有关的概念 3.字母: 字母: 字母 简称“ 声类的标目字。 简称“母”,声类的标目字。 古代没有像音标、 古代没有像音标、拼音这样 的注音工具, 的注音工具,对于声母的表 示,人们采用的方法是用汉 字去代替, 字去代替,被选中的汉字就 叫做“字母” 叫做“字母”。 一个字母自身的声母, 一个字母自身的声母,就是 这个字母代表的声母。例如: 这个字母代表的声母。例如:“帮” 所代表的声母就是[ ]。 所代表的声母就是[ p ]。
★全清音 全清音 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 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 塞擦音以及不带音的擦音。 塞擦音以及不带音的擦音。 三十六字母”中的“ “三十六字母”中的“帮、 非、端、知、精、照、见、影” 属全清音。 和“心、审、晓”,属全清音。 ★次清音 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 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 塞擦音,“三十六字母”中的 塞擦音, 三十六字母” “滂、敷、透、澈、清、穿、 溪”。
☆守温和“三十字母”: 守温和“三十字母”
最早创立字母的人, 最早创立字母的人,据说是 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 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当时 创立的字母有30个 创立的字母有 个,始见于敦 守温韵学参卷》 煌《守温韵学参卷》。
不芳並 不芳並明、端透定泥 知澈澄、 来、知澈澄、精清从心 照穿审禅日、 邪、照穿审禅日、见溪 群疑、影喻晓匣。 群疑、影喻晓匣。
韵摄: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 个概念。宋元的“等韵图”把 《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只 要韵尾相同,韵腹相近就归为 一摄。 例如“效”摄,包括平声豪, 肴,宵,萧;上声皓,巧,小, 筱,去声号,效,啸等韵。 共同特点都是收【u】尾的。
和韵母有关的概念 韵摄》韵部》 韵目) 韵摄》韵部》韵(韵目) 韵母》 》韵母》韵类
四呼的形成是在清代。 四呼的形成是在清代。明确将韵母 分为开、 分为开、齐、合、撮四呼的学者是清 代学者潘耒 古今开口呼比较: 潘耒。 代学者潘耒。古今开口呼比较: 洪音 豪[ɑu]—[аu] 开口呼 开口 细音 宵[iæu]—[iаu]齐齿呼
与韵母有关的概念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 这是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 韵母所作的分类。 韵母所作的分类。 阴声韵:凡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 阴声韵:凡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的韵母。 如[a]、[ai]。 、 。 阳声韵:凡是以鼻音收尾的韵母, а 。 阳声韵:凡是以鼻音收尾的韵母,如[аn]。 入声韵:凡是以清塞音[p]、 、 收尾 入声韵:凡是以清塞音 、[t]、[k]收尾 的韵母, а 、 а 、 а 。此外, 的韵母,如[аp]、[аk]、[аt]。此外,以 喉塞音收尾的韵母也是入声韵。 喉塞音收尾的韵母也是入声韵。 中古时期阳声韵尾[m],在明代时 中古时期阳声韵尾 , 已经消变, 尾韵合流。 已经消变,与[n]尾韵合流。 尾韵合流 入声韵, 入声韵,从元代开始在北方话中消失
和声母有关的概念 4.五音和七音 五音和七音 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名称。 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名称。 五音:指唇、 喉五音。 五音:指唇、舌、牙、齿、喉五音。 最早见于南朝顾野王《玉篇》 最早见于南朝顾野王《玉篇》。 唇音, 唇音,包括今天的双唇音和唇 齿音; 齿音; 舌音, 舌音,包括今天舌尖中音和舌 面前塞音; 面前塞音; 牙音,相当于舌根音; 牙音,相当于舌根音; 齿音, 齿音,包括今天的舌尖前音和 舌面前塞擦音。 舌面前塞擦音。 喉音,包括今天的零声母、 喉音,包括今天的零声母、舌 根擦音和半元音 。
有关声母的概念 5.清浊: 清浊: 清浊 是古人分析声母发音方法 的术语,指清音和浊音。 的术语,指清音和浊音。 清音,又叫“不带音” 清音,又叫“不带音”, 如[p],[t],又细分为“全清音” , ,又细分为“全清音” 次清音” 和“次清音”; 浊音,又叫“带音”,如 浊音,又叫“带音” [b],[d],又细分为“全浊音” , ,又细分为“全浊音” 次浊音” 和“次浊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