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课的设计方法

微课的设计方法

《的地得的故事》微课程设计方案
设计制作这节微课程,让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清晰区分,准确运用。

学生写话、练习中集中的易错点小学语文低年级段
1. 掌握“的、地、得”在用法上的不同之处。

2. 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并完成练习。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
讲评写话练习后,统计“的地得”的出错概率。

布置出错的学生课后观摩微课,完成改错的作业。

其他学生也可以选择观看,并完成练习。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答疑解惑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
□情感感悟型□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预计时间
□拍摄√□录屏√□演示文稿√□动画□其他
5 分钟
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一、情景导入
提出这节微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别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的地得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汉字王国的一座房子里住着三兄妹,他们分别是大姐白勺的,小弟土也地,小妹妹双人得。

虽然他们长得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读音,DE,因为他们相同的读音,许多同学总是把他们搞混,今天,我们就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体会的地得的不同的作用
1、讲解“的“的作用大姐白勺的经营着一家杂货铺,杂货铺里的东西无所不有。

彩色的毛巾,美味的汉堡,结实的帐篷,舒适的儿童车。

除了这些常见的物品,白勺的还搜集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商品,有捕捉风的网,会唱歌的小树,开个没完的花朵,优美动听的歌曲,甚至是那飘来飘去的白云,只要你能想的到,白勺的的杂货铺里准能找得到,所以如果你看到各种表示物体名称的词语时,前面一定会有一个出色的杂货铺老板,白勺的。

2、讲解“地“的作用小弟弟土也地是一个喜爱运动的小男孩,他有时悠闲地散步,有时欢快地跳舞,他最喜欢兴奋地跳跃,他最讨厌长时间地等待。

不只是这些运动,土也地还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捕蝴蝶、看图书、踢足球、遛小狗、骑自行车、洗澡和吃冰淇淋,总之,在所有表示动作的词前面,你一定会发现土也地的影子。

3、讲解“得“的作用土也地擅长运动,但不擅长表达,小妹妹双人得就非常善于评价和赞美别人。

她会对别人的动作这样评价,“你的球踢得可真棒!” “哇!你跳
“的地得” 的用法。

并且分别为“的” “地” “得”赋予各自不同的角色,让原本易混的同音异形字一下子活了起来。

吸引学生继续往下看。

为“的”设计的杂货铺老板身份,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把“名词后面白勺的” 的概念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名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通过一堆物品,告诉学生这些就是表示物品的名称的词,也就是名词,前面一定要有“白勺的”。

“动词”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同样不好理解,我选择了一组会动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个喜欢运动的小男孩——“土也地”。

这个小男孩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做的事情贴近孩子们生活,帮助他们理解了“动词”的概念。

“土也地”喜欢运动当然要和这些动词在一起,这样设计来帮助孩子们记住“动词前面土也地” 这个概念。

“双人得”用法很复杂,是因为“双人得”常用在表示评价的句子当中。

“动的用法必须先理解“形得太精彩了!” “这些书你理解得十分深刻呀!” 词形容词后双人得” “你长得好高呀!”她会赞美她周围的人:“你强壮得像一头小牛!” “这场魔术表演让我们惊讶得合不拢嘴!”所以,当你要评价别人的动作过程,或是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一定要用上双人得呀!
三、总结好了,你记住这三兄妹的区别了吗,他们分别是喜欢收集各种物品的(拥有所有物品的)杂货铺老板——大姐白勺的,喜爱运动的小弟土也地,喜欢评价善于表达的小妹妹双人得。

如果你还无法区分他们,老师教你一个口诀:一定要记住要!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动词形容词后双人得。

在了解“的地得”的用法之后”,进行总结,便于学生对零散内容的集中梳理,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编写了口诀记忆法,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经历了发现——理解——提炼的过程。

容词”的概念,设计一个语境,把“双人得” 设计成了一个善于表达的小女孩形象,把它对于别人的赞美之词当成例子,帮孩子们理解“动词形容词后双人得”。

四、练习下面我们就尝试着用你学到的知识,填一下下面这段小故事吧。

(等待)怎么样,看你答对了吗?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希望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区分这三个的方法。

再见!学习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有利于学生考评学习效果。

如果遇到困难和错误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这里也设计了一个动画形象,为
的是让练习也充满趣味,吸引学生的参与。

设计亮点:
兴趣是一切课程受人欢迎的前题。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让他们喜欢“看”并且能“看下去“是这段微视频努力实现的目标,也自然成了亮点。

亮点
1:故事讲述,让学习充满童话色彩。

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出“的、地、得”三兄妹的形象,并且赋予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

将“的、地、得”用法贯穿在故事当中,将复杂的概念用简洁的图片阐释出来。

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和丰富的画面感染中,学生们可以没有压力地一遍遍观看学习。

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亮点
2:画面生动,让学习融入游戏元素。

在描述“动词”这个概念时,使用的是网页上常用的“gif”格式的图片,放在课件中可以反复闪烁,加强了可看性和趣味性。

大量“矢量图”的运用可以提高画面的质量,不会因为放大图案而损失画面效果。

“powerpoint2010”是一款很好用的软件,其中很多新加的功能,使得课件制作如虎添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