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地铁号线二期工程全线项目选址
有关情况说明的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年)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发改基础〔〕号)。
获批的线路包括号线三期、号线三期、号线一期、号线二期、号线二期、号线二期、号线、号线一期、号线一期、号线一期,线路全长,全部为地下线。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杭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的批复》,杭州地铁号线二期的批复工程范围是:自中央公园站至绿汀路站(不含)新建线路长为,新建车设站座。
杭州地铁号线二期工程线路工程起于规划水乡北路与万金路交叉口的西北象限地块,过林场港后设起点站绿汀路站,与杭临城际和地铁号线换乘。
设站后线路继续沿规划水乡北路向东敷设,之后左拐进入创景路,在创景路与溪望路交叉口设创新路站。
之后线路继续向北沿创景路敷设,在创景路与红卫路交叉口东南象限地块设号线二期终点。
现阶段最新方案中,杭州地铁号线工程二期新建线路长度,均为地下线,新建车站座。
相比于建设规划批复,新建线路长度减少约,在建设规划方案中南段设计起点四季青站位于秋石高架西侧中纺中心服装城前,现调整至秋石高架东侧规划金融中心地块前;北段设计终点位于车辆段出入段线与二期工程正线交叉点之后,现调整至昌达路站站内正线车档末端。
号线一期工程新建车站座,其中包含换乘站座,分别与、、、、号线换乘,平均站间距为,最大站间距为,位于邱山大街站北沙路站区间;最小站间距为,位于中央公园站~钱江路站区间。
号线一期。
杭州地铁号线一期工程交通衔接规划的重点是通过合理布局相应的轨道站点终端设施(停车场、存车场、公交场站等)引导居民出行选择,借助相应的交通辅助设施(过街设施、指引设施等)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以优化出行选择结构、提高整体出行效率。
交通衔接规划主要原则为: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确定各车站功能定位、具体车站衔接设施构成及规模;落实非机动车的停车换乘条件,结合沿线道路条件、商业地块及公共设施用地使用情况,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根据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的特色,在每个站点设置公共自行车停车点,以方便周边居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步行衔接考虑与地下空间等商业开发设施相结合;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要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受地铁开通运营对城市综合交通结构的影响,对既有公交枢纽站的功能进行调整。
本工程能源消费种类主要包括电力和水。
项目外电源采用集中式供电。
杭州地铁号线一期工程供电系统需设置座专为地铁供电的主变电所。
新建座主变,位于四堡停车场和昌达路车辆基地(远期预留),利用既有号线临平支线南苑主变。
主变电所用电从杭州市供电网接入。
项目各车站、区间等所需的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主要从附近市政管网上接入。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工程大部分车站周边市政给排水管网较为完善,具有良好的接管条件。
下阶段在与相关的水务部门沟通后,取得车站接管点的市政水压实测资料,便于优化车站消防给水方案。
对于车站与周边市政排、雨水管道的接管方案,将结合具体车站的管线改迁方案进行。
排水点在车站出入口、风亭附近集中合并,尽量减少和市政排、雨水管的接驳点,节省接管费用。
室外有完善排水设施的车站,在满足杭州市政部门相关法规的条件下考虑取消室外化粪池的排水方案,以便节约投资及减少运营维护的工作量。
在本工程建设、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沉淀处理达标后,按照市政管道管理部门指定的排放方式,排入指定的污水系统。
废气,满足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严禁超标排放。
对产生有害气体、粉尘、油烟及废热等场所,根据有害物质的特点、性质、数量和危害程度,考虑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和通风措施,配置必要的除尘、净化或回收装置,以保证施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空气达到国家环保、劳动卫生能源部门等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
目前,杭州地铁号线二期工程相关前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以及贵
厅关于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行政许可的受理条件和要求,现将项目情况报送贵厅,商请核发杭州地铁号线二期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其中绿汀路站已在杭临线选址意见书中报批)。
特此致函,望支持为盼。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