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玉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早在7000年前,玉作为砍砸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初露端倪,她的出现和使用,让人们从茹毛饮血的年代开始逐渐步入文明,这是中国玉文化最早的雏形。
一种物质作为文化出现,就需要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实践。
从玉逐渐形成玉文化,就是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同时,这个发展过程也孵化出了中华文明中崇拜自然、注重和谐的核心思想。
一、玉的历史文化: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玉的文化意蕴既是古老玉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支撑玉文化升华的理念基石和精神支柱。
原始先民在打制和使用玉工具过程中,发现了玉的质地细腻、色彩美丽,可使用于非生产性的装饰上,其时间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兴隆洼、查海文化时代(公元前6200年-前5400年)。
二、玉的种类产地: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
昆仑-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等地是我国宝玉石资源主要成矿带。
目前已发现各种玉石170余种,其中软玉、硬玉等高档玉9种,其他为中低档玉,印章石和彩石。
中国的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绿松石的工艺名称为松石,是一种具有独特蔚蓝色的玉料。
独山玉又称
"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
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岫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1)和田玉:和田玉七千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
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
“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
绸之路”的前身。
(2)绿松石:绿松石是古老宝石之一,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
早在古埃及、古墨西哥、古波斯,绿松石被视为神秘、避邪之物,当成护身符和随葬品。
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400年)遗址中出土两件绿松石制成的28厘米长的鱼形
饰物。
公元5500年前,古埃及就在西奈半岛上开采绿松石,第一王朝时埃及国王曾派出组织精良并有军队护卫的两三千人的劳动大军,寻找并开采绿松石。
考古者在挖掘埃及古墓时发现,埃及国王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已佩戴绿松石珠粒,最古老珍贵的绿松石是在5000 多年前埃及皇后(Zer皇后)的木乃伊手臂上戴有四只用绿松石制成的金色手镯,1900年挖掘时,饰品依然光彩夺目,堪称世界奇珍。
绿
松石质朴典雅,千百年来受到许多国家的人们的宠爱,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
埃及人用绿松石雕成爱神来护卫自己的宝库;印第安人认为佩戴绿松石饰物可以避邪和得到神灵的保佑;中国藏族同胞认为绿松石是神的化身,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绿松石是国内外公认的“十二月生辰石”,代表胜利与成功,有“成功之石”的美誉。
(3)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独山玉被开采和使用的历史悠久。
据南阳县黄山出土的
文物“南阳玉玉铲”考证应属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
(4)岫岩玉:又称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岫岩县而得名。
岫岩玉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在距今约6800年-7200年的辽宁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就出土有
用岫岩制作的刻刀。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和河北满城西
汉早期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的玉片,也都有一部分是用
岫岩玉制作的。
岫岩玉远古开发利用的顶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
红山文化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
玉龙”。
三、玉在古代的用途:
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的祭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袭。
装饰品: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8200年的兴隆洼文化。
殷商时代,佩饰玉也较常见,殷墟妇好墓中就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
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
秦汉时代,佩玉更成为普遍风尚。
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
权力、等级、财富的标志:以玉器显示权力、等级的现象在辽河流域的新乐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两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见端倪。
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
殓葬: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
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
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
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
“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考古价值。
四、玉的真假鉴别:
①观光泽:真玉器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器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②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则轻飘。
④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⑤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
五、人养玉----玉的保管养护
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暴晒忌化学剂尽可能避免灰尘、油污佩挂件最好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定期清洗,玉件一般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清洗避免与硬物碰撞、共存
六、玉养人----玉石与养生
玉石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
佩戴玉手镯,可起到按摩保健功效,不但能改善老人视力模糊症状还可蓄元气、养精神。
用色泽翠绿的青玉和青白玉做成的美酒杯,不仅形态优美,而且有美酒功能,能改变酒的结构,使酒变得醇厚香甜、软绵适口。
君子以玉比德,是因为玉能折射出人的心灵。
同时,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赋予了玉人格化、道德化的“玉德”思想而加以崇尚歌颂,这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古代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其温如玉”的说法,商代国君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的七百多件玉器中就有相当部分是佩玉。
春秋时期,佩玉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春秋战国以后,佩玉也多,如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
隋唐以后,佩玉品种发生变化,主要为耳饰、腕饰、手饰、头饰。
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占据玉器的主要地位。
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温润如玉”的君子最高准则,“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七千年
的玉文化,犹如一颗颗闪亮的名珠,把我国悠久的历史照耀得亮丽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