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吸收(下册)

第二章 吸收(下册)

2-2-5 对流传质
对流传质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也称涡流扩散)。
将全部分压差集中在ZG中,假设其内只有层流。即,全部扩 散(D+DE)都集中在该ZG层中以分子扩散的形式传质。
2020/4/7
21
吸收时,气侧“对流传质”的传质速率:
NA
D RTZ G
P PBm
(PA
PAi )
kG (PA
PAi )
用液体吸收气体中某一组分,是该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 质过程。它包括:
(1)该组分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两相的界面。
(2)在相界面上溶解而进入液相。
(3)从液相一侧界面向液相主体传递。
在相内(气相或液相)传质方式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
分子扩散:当流体内部某一组分存在浓度差时,因微观的分子 热运动使组分从浓度高处传递到较低处,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 散。
湍流扩散:当流体流动或搅拌时,由于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 (湍流),使组分从浓度高处向低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湍流 扩散。在湍流状态下,流体内部产生旋涡,故又称为涡流扩散。
2020/4/7
15
2-2-1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A、B分子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向低浓区作分子 扩散。由于容器中P始终恒定,可知: 右移的A分子数=左移的B分子数。
NA
D Z
c cSm
(c A1
cA2 )
2-2-4 扩散系数
分子扩散系数简称扩散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 是介质种类、T、P及浓度的函数。
2020/4/7
20
获取途径: (1)查手册、资料等。P94表2-2、2-3列出了某些组分在空气 和水中分子扩散系数。
(2)实测
(3)估算P94
通常组分在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液体中的 扩散,浓度的影响不可忽略,而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2020/4/7
L
L
V
(1.1
~
2.0)( V
)m
in
(重要)
29
例1 在逆流吸收塔中,用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 芳烃。吸收塔压强为105kPa ,温度为27℃ ,焦 炉气流量为1000m3/h ,其中所含芳烃组成为0.02 (摩尔分数,下同),吸收率为95%,进塔洗油中 所含芳烃组成为0.005。若取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 量的1.5倍。试求进入塔顶的洗油摩尔流量及出塔 吸收液组成。(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 Y*=0.125X )
求:(1)完成分离任务所需吸收剂的用量L (2)出塔液体中溶质的摩尔比X1 (3)所需的填料层高度Z (4)填料塔塔径D
2020/4/7
26
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L Y1 Y2 (重要) V X1 X2
Y
L V
X
(Y1
L V
X1)
出塔气体摩尔比Y2 的给出形式(1) 如果溶质是有害 气体,一般直接规定Y2的值。(2)如果吸收的目的是 回收有用物质,则以回收率的形式给出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气体的分压不同而不同,平衡时溶质在气 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溶质组分在两相中的组成服从相平 衡关系。
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升温和减压对解吸有利。 但加压、减压费用太高一般不采用。
2020/4/7
6
2020/4/7
7
2020/4/7
8
2-1-2 亨利定律 (适用于稀溶液)
第2章 吸收
本章重点: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2020/4/7
1
吸收 :利用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气体 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所用溶剂称为吸收剂(S)。气体中被溶解的组分称为吸收质 或溶质(A) 。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气体或载体(B) 。
吸收操作的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 吸收操作的目的
2020/4/7
27
被吸收的溶质量
A 进塔气体的溶质量
Y1 Y 2 Y1
2.3.2 吸收剂的用量的决定
Y2 Y1 (1A)
(重要)
(L V
)m
in
Y1 Y2
X
1
X
2
若平衡关系可用 Y mX
L
( V
) m in
Y1 Y2
Y1 m
X
2
(重点)
2020/4/7
28
吸收剂用量的大小从设备费和操作费两方面影响生产过 程的经济效益,应权衡利弊,选择适宜液气比,使总费 用为最小。一般情况下
i
p i
H
i
i
i
i (重点)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x
X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1 x
2020/4/7
9
Y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气相中惰性气体的摩尔

y 1 y
亨利定律各系数之间的关系: 2.1.3 吸收剂的选择:P85
H s
EM s
m E P
1.对被吸收的组分要有较大的溶解度,且有较好的选择性。
2.要有较低的蒸气压,以减少吸收过程中溶剂的挥发损失
大,其极限是与进塔气相组成成平衡 当吸收剂用量大,气体流量小时,即使
X 1,max
Y1 m
填料层很高,出塔气体组成也不会低于 与吸收剂入口组成成平衡的气相组成
Y2,m in
mX 2
相平衡关系限制了吸收剂出塔时的最高浓度和气体混合物出 塔时的最低浓度。
2020/4/7
14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是降低液膜层的厚度 ,即增大液相的湍动程度。用水吸收
氧气可视为气膜控制的吸收过程。
NA
KX
(
X
A
X A)
2020/4/7
25
2.3 吸收塔的计算(本章重点)
已知:V-----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 kmol/S Y1 -----进塔气体中溶质摩尔比 Y2 ----- 离 塔气体中溶质摩尔比 X2 ----- 进塔吸收液中溶质的摩尔比
以气相表示的吸收过程推动力 Y Yi Yi
以液相表示的吸收过程推动力
X
X
i
Xi
2020/4/7
13
3 指明传质过程的极限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当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过程即行 停止,可见平衡是过程的极限 。
在工业生产的逆流填料吸收塔中,即使填料层很高,吸收剂
用量很少的情况下,离开吸收塔的吸收液组成也不会无限增
2020/4/7
22
该理论把气液相际间的传质过程转化为通过两个膜层的分子 扩散过程。
2-2-7 吸收速率方程式
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kG ( pA
pAi )
pA
pAi 1
气膜传质推动力 气膜传质阻力
液膜吸收速率方程k式G
NA
kL (cAi
cA)
cAi cA 1
液膜传质推动力 液膜传质阻力
kL
2020/4/7
23
以气相总传质系数表示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KG (pA
p
A
)
11 1
K G kG Hk L
K k 对于易溶气体,其溶解度H很大
G
G
易溶气体的吸收速率主要由气相一方即气膜作用来控制,这
种情况称为“气膜控制”。因此要提高吸收速率,关键是
降低气膜层的厚度 ,即增大气相的湍动程度。用水吸收氨可
pBm
pB2 ln
pB1 pB2
pB1
p
称为漂流因数,
pBm
反映总体移动 对传质速率的
影响。其值恒
大于1
p
值越大,总体移动
pBm 使组分A的传质速
率增加得越快,越
有利于传质。
2020/4/7
19
2-2-3 液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由于对液体的分子运动规律远不及对于气体的研究,因此 只能仿效气相中的扩散速率关系式写出液相中的相应关系 式。
Yi
Yi
(或)X
i
Xi
平衡过程
Yi
Yi
(或)
X
i
Xi
解吸过程
2020/4/7
11
例题:在总压为101.3kPa,温度为30℃的条件下,二氧化硫 组成为Y=0.1的混合空气与二氧化硫组成分别为X=0.002和 X=0.003的水溶液接触,试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已知操作条 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47.9X。
若选择较高的空塔气速,则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大,动力消 耗大,且操作不平稳,难以控制,但塔径小,设备投资小。 故塔径的确定应作多方案比较以求经济上优化。通常取泛 点气速的倍。
2020/4/7
32
2.3.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液侧N:A
D ZL
C CSm
(C Ai
CA ) kL (CAi
CA )
2-2-6 吸收过程的机理P101
双膜理论
⑴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 各有一层很薄的层流膜,溶质A以分子扩散的方式通两层膜, 由气相进入液相主体。
⑵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互成平衡。
⑶在气液两相的主体中,由于流动充分湍动,物质浓度均匀。
Y 47.9X 47.9 0.002 0.0958 Y 吸收
X Y 0.1 0.0021 X 47.9 47.9
当液相组成 X 0.003 X X
该过程为解吸过程。
2020/4/7
12
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在吸收过程中,通常以实际 的气、液相组成与其平衡组 成的偏离程度来表示吸收过 程推动力。实际组成偏离平 衡组成越远,过程推动力越 大,过程速率也越快。
2020/4/7
4
2020/4/7
5
2.1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