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与传热:第二章 吸收第五次课
流体力学与传热:第二章 吸收第五次课
L
K XS
HOL
X1 dX
X2 Xe X
NOL
Z HOL NOL
HOL:液相传质单元高度;NOL:液相传质单元数
填料层高度=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
6
(1)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NOG
Y1 dY Y2 Y Ye
Y-Ye 推动力 ,NOG 分离难, Z
NOG反映了吸收的难易程度。 当气相被吸收后的浓度变化=该填料层的平均 推动力,即为一个传质单元。
15
解吸
一、概述 1、作用: 1) 吸收剂的再生,以便循环使用;
2) 用于分离混合气体。
2、解吸常用的方法: 压力低,温度高,有利于脱吸 • 加热溶液,增大溶液中溶质的平衡分压; • 用水蒸汽,降低气相中溶质的分压; • 通惰性气体,降低操作压力。
16
强化吸收过程的途径
从G=NA·S=KYY·S可以看出,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
(3) 对于相平衡关系不同的体系,
则(L/v)min的确定方法也不相同
,如图(b)所示。由其切点E确定
L V min
2
3. 操作液气比及溶剂用量的确定
❖ L/V , 操作线远离平衡线,△Y ,Z 设备费 出塔液相浓度X1 , 吸收剂循环使用,液体处理量 增大,操作费
❖L/V与设备费和操作费有关 ❖最小液气比是操作的一种极限状态,实际操作液气 比一定大于该值,取最小液气比(L/V)min的 (1.1~2.0)倍
NOG
S难>S中>S易
13
同理,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A L 吸收因数 mV
当A
1时,NOL
1 1- A
ln
1
A Y1 Y2e
Y1 Y1e
A
当A=1时,NOL
X1 X 2
Y2 m
X2
NOL f A,
Y1 Y2
mX 2 mX1
14
平衡线方程为曲线 (3)图解积分法 (4)梯级图解法
Z V,Y+dY L, X+dX
-VdY= KY(Y-Ye) (α SdZ) LdX= KX(Xe-X) (α SdZ)
V,Y1
L,X1
4
1. 填料层高度计算基本方程
Z V Y1 dY
KYS Y2 Y Ye
Z L X1 dX
K XS X2 X e X
Z-填料层高度 α-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传质面积
Y1 Y2 Y2 Y
9
NOG
Y1 Y2
Y1 Y2
Y1 Y2
Ym
ln Y1
Y2
Y1
ln
Y2 Y1
=Ym为
对
数
平
均
推
动
力
Y2
将Ye mX LX1 - X 2 V Y1 Y2 代入
则
:N
=
OG
1
1- mV
ln Y1 Y2
L
10
对液相总推动力表示的NOL可得类似的形式:
X1 X1e X1 X2 X2e X2
=f 填料尺寸、形状、填充方式、流体物性、流动情况
t 每m3填料层填料的表面积
Kyα-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m3.s 实验测定
物理意义:推动力=1时,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填料
内吸收的溶质量
5
2.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
V
KYS
HOG
Y1 dY
Y2 Y Ye
NOG
Z HOG NOG
HOG:气相传质单元高度;NOG:气相传质单元数
KY、吸收推动力Y和相接触面积S。
一、提高吸收总系数KY(或KG)或KX(或KL) 吸收过程的主要阻力集中在滞流膜上。要提高吸收 总系数,必须设法降低气膜和液膜的厚度。通过加 大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流体的湍动程度,则可减小 滞流膜层的厚度。
2-3-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1、最小液气比和最小溶剂用量 液气比(L/V)是吸收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随操作线斜率,即(L/V)减小,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传质推动
力减小,完成相同分离要求所需Z或NT板数增大,即 塔增高。
当(L/V)减小至操作线
Y1
与平衡线相交时如图所示。
相交处传质推动力为零,
所需 Z=无穷高,
S,
Y1 Y2
mX 2 mX 2
Y1 mX 2
(2)Y2 mX 2
反映溶质吸收率的高低-相对吸收率
吸收率
Y1 Y2 Y1
, Y2
,
Y1 mX 2 Y2 mX 2
, NOG
, Z
(3)
S
mV L
平衡线的斜率 操作线的斜率
-吸收过程推动力的大小
Y1 mX 2 一定, S , Y2 mX 2
❖ 操作时法
(1)平均推动力法:平衡关系为直线
d Y Y1 Y2
dY
Y1 Y2
Y1 Y1 Ye1 Y2 Y2 Ye 2
d
dY
Y
Y1
Y1
Y2
Y2
NOG
Y1 dY Y2 Y Ye
Y1 dY
Y2 Y
Y1 Y2 Y1 d Y
1 23
此时相应的液气比为
(L/V)min。
Y2
L V min
1
对于相平衡关系不同的体系,则(L/V)min的确定方法 也不相同,在塔底气液达到平衡状态,X1=X1max=X1e
L
Y1 Y2
V min
X1e X 2
X1e的求法: (1)由相平衡方程求得:
如X1e=Y1/m (2) 由图解法求得:
NOL
X1 dX X1 X 2
X2 Xe X
X m
X m
X1 X2 ln X1
X 2
在计算中,关键是确定塔两端推动力的大小 ΔY1,ΔY2或ΔX1,ΔX2
11
(2) 解吸因数法
当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Ye=mX时,可采用 解吸 因数法计算传质单元数
NOG
Y1 dY
Y2 Y
Y1 dY Y2 Y m X
依物料衡算
X
X2
V L
Y
Y2
令 mV =S,S称为解吸因数 L
NOG
Y1
dY
Y2 1 SY SY2 mX 2
12
当S 1时,NOG
1 1-S
ln
1
S
Y1 Y2
Y2e Y2e
S
当S=1时,NOG
Y1 Y2 Y2 mX 2
Y1 Y2 Y1 mX1
(1)
NOG
f
mV L
NOG=f(吸收剂,操作条件,平衡关系)
7
(2)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V
HOG KYS
V-气体处理量 KYa-反映传质阻力,填料的性质,填料的润湿情况
❖ HOG=f(流动条件、填料特性、汽液特性)实验测 定
❖ 传质单元高度相当于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 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度
❖ 传质单元高度的大小反映填料性能的好坏。
3
2.3.3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对传质微元进行物料衡算。
气液两相经 dZ 的吸收传质量
V,Y2
L,X2
dGA=-VdY=LdX (kmol/s)
在微元内的吸收速率 单位(kmol/s.m2)
NA=KY(Y-Ye)= KX(Xe-X) dGA=NAdA=NA(αSdZ)
V,Y L,X dZ
dA-微元填料层内的传质面积 a=填料有效表面积/填料层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