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1]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1]

在此次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中,央视 的快速反应和全方位的专题报道,使传统 主流媒体在满足受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国内外民众 了解灾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使中国赢得了 世界舆论的主动权,彰显了主流媒体应有 的地位和价值。
(2)新 媒 体 在 满 足 受 众 总 体 信 息 需 求 时的媒介角色。 新媒体的诞生及普及,使 受众转化为自由的传播者,于是传播变成 了所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无疑, 新媒体海量地增加了信息的数量,并凭借 其先进技术, 丰富了阐释信息的方式,以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角色,助力传统媒体满
3.新 媒 体 超 越 传 统 媒 体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是以媒体为 中心进行传播的,受众虽然具有随意选择 收看(收听)和阅读的自由,但只能在节目 的播出时间和已出版的报纸、杂志上进行 选择。 相比之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 种“去中心化”的传播,借助其可检索等技 术特性,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 息,其在满足受众运用信息需求方面的优 越性无需赘言。 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传统媒体的突破。 在当今媒介竞争激 烈的态势下,突发事件报道已经成为新闻 媒体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 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 的检验和体现。 在震后初期通信不便、 人心惶恐、百 废待兴的的情势下, 央视采制了大量及 时、深入、准确、感人的报道和评论,发布 信息、引导舆论、遏制谣言、凝聚力量、振 奋人心,在这场抗震救灾战役中,发挥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 赢得了国际媒体的尊 重,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1)播报策略实现了由“及时上报 ”转 化为“即时播报”。 央视制片人包军昊在接 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坦言,以前央视在 遇到突发事件后,由于“报道经过层层审 批, 等待事故查明, 导致大量的猜测、谣 言,反而使得媒体变得十分被动”。 而这次 不管是在政府方面,还是媒体方面,都调 整了思维。 基于这种思维的调整,以及后 来政府官员和媒体的良性互动,才最终达 到了双赢的传播效果。
传媒观察
XINWEN AIHAOZHE 2010·5(下半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
□李剑欣
摘要:新媒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 本文以汶川地 震灾难事件报道为例,阐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两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突破等观点,最 后指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
新媒体的突破。 新媒体在此次汶川地 震报道中的出色表现毋庸置疑, 这在很大 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技术特性。 新媒体在此 次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中的突破, 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
(1)舆 论 引 导 ,凝 聚 人 心 。 一 般 意 义 上,人们似乎习惯于把舆论引导看做是传 统媒体的功能和责任,新媒体在信息传播 方面似乎一直都以一种缺少权威性和公 信力的形象出现, 舆论引导更是无从谈 起。 但在此次的汶川地震报道中,新媒体 却也担当起了舆论引导的角色。 新媒体对 于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既把地震造成的 严重后果透明地展示在公众面前,又让公 众从政府开展的抗震救灾部署和行动中 看到了希望。 不仅让人们及时地了解了地 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而且激发起蕴藏在民 间的巨大爱国热情,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抚慰受伤心灵,彰显人文关怀。 央 视主持人赵普在此次直播中的表现赢得 了人们的赞誉。 赵普在15日的直播中看到 都江堰某医生的孩子被埋废墟之下仍然 坚守岗位的画面时, 忍不住在直播中哽 咽。 赵普哽咽的视频被网友迅速转载,网 友评价说赵普“用朴素和真挚的情感打动 了他们”“需要这样有人性的主持人,而不 要冷冰冰的旁观者”。 可见,在职业要求和 良心道德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特别是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 的新闻理念应该是每个媒体工作者义不 容辞的职责。
(2)遏制谣言,消除恐慌。 谣言历来是 突发事件的伴生物,而新媒体由于“把关 人”的缺失,更易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 而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 压缩,新媒体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和传播渠道。 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 盖面广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了传媒矫正 器的作用。 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 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发布,很快 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38
XINWEN AIHAOZHE 2010·5(下半月)
传媒观察
1375分 钟 ,访 问 量 1531万 ,跟 帖 3.46万 条 。 2.新 媒 体 覆 盖 传 统 媒 体 盲 点 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凭借其技术
特性,为满足公众的个人信息需求提供了 便捷的渠道。 以海量信息而著称的互联 网, 在因地震而致其他信息渠道中断、沟 通不畅的情况下,信息发布和网络搜索功 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网络媒体一 样,手机媒体也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巨大 作用。 由于受地震的影响,震区的语音通 信受阻, 但无线数据业务却可以畅通,于 是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成为信息传递的 第一线,增加了手机在灾害中作为传播工 具的优势。 特别是在地震刚刚发生后,公 众迫切需要了解危机的一般信息和个人 信息。 此时,没有电脑,不能上网,看电视 也不可能。 公众随身携带的手机便成为震 后最初时段里公众最好的媒介选择。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 关系, 媒介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传播形式单一的媒体将缺少竞争力, 每种媒体都将综合运用文字+视频、文字+ 音频、 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传播 手段。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优势,不能 固步自封,相反应利用自己的优势与新媒 体竞争。 传统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品牌 优势,即公信力强。 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 不能仅仅依靠自己, 还要借助对手的力 量,充分利用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 术,增加互动的成分,借用新媒体的渠道 拓展其媒体空间,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做 跨媒体传播。 新媒体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信息的可 信度低,要成为能影响社会舆论的主流媒 体,必须获得一定的公信力,即新媒体应 当自觉在重大事件中承担社会责任。 汶川 地震中新媒体的积极表现,大大改变了其 单纯追求轰动性与娱乐性的媒介形象,提 升了媒体的公信力。 但由于其没有采编 权,在获取某些信息时,如重大的政治、经 济信息,单纯利用受众创造内容也难以弥 补其不足,需要从传统媒体上获取内容。 参考文献: 1.《西方 媒 体 赞 中 国 式 救 灾:军 队 神 速 媒 体 透 明 》,《 国 际 先 驱 导 报 》,2008 年5月16日 。 2.邓 建 国 :《美 国 灾 害 和 危 机 新 闻 报 道 中 新 媒 体 的 应 用 》,《 国 际 新 闻 界 》,2008(4) 。 3.呈 琪 :《灾 难 性 事 件 报 道 的 “ 堵 ” 与 “ 疏 ”》, 《当 代 传 播 》,2003(3) 。 4.匡 文 波 :《“新 媒 体 ”概 念 辨 析 》,《国 际 新 闻 界 》,2008(6) 。 5.李良荣、张 嫄 :《新 老 媒 体 结 合%造 就 舆 论 新 格 局 》,《 国 际 新 闻 界 》,2008(7) 。 6.徐 春 婧 :《 中 国 电 视 媒 体 关 于 “5·12” 汶 川 地震报 道 的 突 破— ——以 央 视 媒 体 为 例 》,《成 都 大 学 学 报 (社 科 版 )》,2009(1) 。 (作者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 授)
什么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 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 授提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 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 联网基础之上, 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 和。 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 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 的新特征。 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 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 包括数字 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 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 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 范畴, 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 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 传统媒体的功能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 认为,新媒体以“数字化”和“互动性”为根 本特征,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 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满足受众需求 危机事件出现时,新闻媒体作为社会 守望者和沟通桥梁必须及时、全面、深入 地传播关于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信息。 新媒 体凭借其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 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 体,为受众参与创造、传播新闻提供了便 捷的渠道。 当大规模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 后,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媒体之不 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传统媒体所发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作用。 1.新 媒 体 助 力 传 统 媒 体 在满足公众总体信息需求方面,传统
媒体凭借其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 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依然发挥着主 力军的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央电 视台在汶川地震事件报道中,突破以往的 报道模式,出色地完成了对此次重大突发 事件的报道。
(1)传 统 媒 体 在 满 足 受 众 总 体 信 息 需 求时的媒介角色。 2008年5月12日14点28 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 中央电视台在15 点整点新闻中,第一次播报地震发生的消 息后,15点20分新闻频道即推 出 直 播 特 别 节目— ——《关注汶川地震 》,并 于 当 晚10点 与综合频道并机直 播 特 别 节 目— ——《抗 震 救灾,众志成城》,开始了一场没有结束时 间预期的现场直播报道,实现了同一主题 无间断播出。 此外,地震发生后的两三个 小时,央视就派出第一批记者跟随温家宝 总理赶赴灾区。 13日,第二报道 梯 队 又 分 别赶往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重灾 区,为亿万观众提供了迅速、准确、全面的 灾区信息。 后方的编播人员也日夜奋战, 将前方传来的灾区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 传播给广大观众。
同时,汶川地震中,音视频技术也被 大量采用, 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 感。 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网站,如人 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等相继发布 音视频新闻报道4830条, 播 客1500多 个 。 而以新媒体技术起家的新浪、搜狐、网易、 腾讯,截至2008年5月20日,已发 布 音 视 频 报道6113条,播客3827条。 央 视 网 更 是 利 用 新 兴 的 手 机 电 视 ,7 天 发 布 新 闻 报 道 1115条, 其中视频报道有457条 , 总 时 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