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1
(2)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
低收入水平必然导致低生活水平。 低生活水平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住房短缺且住房条件恶劣,
医疗卫生条件差, 食物供给不足而营养不良, 受教育程度低, 婴儿死亡率高,预期寿命短,等等。
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比平均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更加困难。
拉美与加勒比
中东与北非
1
0
9
9
20
4
6
9
0
1
36
22
南亚
撒哈拉以南非洲
3
29
5
11
0
7
0
1
0
0
8
4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分类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新兴工业化国家
• 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品在出口所占 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 国家。 • 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巴西、墨西哥、西班牙、葡萄 牙、希腊、南斯拉夫等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文明程度低,处于现代化进程中。
150多个,分布在亚、非、拉、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除外
)、部分东欧和南欧以及地中海地区。
发展中国家大多在地球南方
1.1.2 按照收入分类
最常用的是世界银行的标准: 世界银行把213个经济体按照2009年人均GNI (gross national income,国民总收入) 分为四组。
(四)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五)失业严重,隐蔽性失业显著 (七)生态环境恶化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八)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 (九)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即贫困Poverty。
除少数石油输出国收入高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平均收入水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课程网站:/cxgc2013/fzjjx/ 课件下载:jiaoxuekejian@ 密码:jjx2015
考核方式: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三 个 世 界 的 划 分
第二世界
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 第三世界 非洲国家、中东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 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南非、埃及等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国家 多为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 家。 经济不发达 生活贫穷 文化落后
北方国家 纬度上处于北方的国家 包括第一和第二世界。 经济发达 很多已经实现现代化 生活水平高 文明程度先进
2010年按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NI大约相当于4500美元 以上。 开始跨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
2009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中国的人均GNI达到 了6890美元,排在第119位,比按汇率位次上升了6位。
2009年按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NI是365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 入经济体,排在213个经济体中的125位。
经济发展的差距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现价美元)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背景: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 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或附属国相继脱离殖民统治,成为独立国家。 然而,这些新生国家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如何加速经济发展、
摆脱贫困就成了主要目标。 发达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自1940年代末以来,各种发展理论相继问世。 到50年代达到高潮,蔚然形成独立的学科--发展经济学
1 导言
参考书目: 发展中国家 1.3 发展经济学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1.1 国家的分类
1.1.1 传统分类 第一世界 经合组织,欧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 美、英、加、日、德、澳大利亚、法等
GDP(百万1990年美元) 1.中国 2.印度 3.法国 4.英国 5.俄国 6.日本 7.奥地利 8.西班牙 9.美国 10.普鲁士 最高10国 世界 1.美国 2.中国 3.日本 4.德国 5.印度 6.法国 7.意大利 8.英国 9.俄国 10.巴西 最高10国 世界 199210 110982 37397 36164 33779 21831 13460 12975 12432 11864 490096 694772 5675617 3615617 2417630 1359696 1188096 1030356 939685 927772 801837 765014 18712219 28000037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在国土、人口、自然资源、 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 在着鲜明的差异。 既然称为是发展中国家,就必定有一些共同基本特征。贫困和落后
1.2.2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收入水平低下
(二)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
(三)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
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其次是南亚。
富裕地区是拉美和加勒比。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但一些国家发展很快。
地区 世界 东亚与太平洋 欧洲与中亚 低收入 经济体 40 5 2 下中等收 入经济体 56 15 7 上中等收 入经济体 48 4 13 高收入 经济体 69 15 38 其中:OECD 成员国 30 6 23 合计 213 39 60
平低下。
1 ( ) 收 入 水 平 低 下 。
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限。 生活资料很少,生活水平低下 普遍的营养不良, 教育服务、卫生医疗服务设施缺乏。
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
2009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NI是2963美元,而高收入经济体是37970美元,后者是前 者的12.8倍。 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也可叫最不发达国家),前者人均收入(37970美元)是后 者(512美元)的74倍,或者说,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只相当于高收入国家的1.35%。 收入悬殊!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17
联合国的分类
最不发达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LDC、LDCs) 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 石油输出国 1971年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确定了符合最不发达国家 的三条标准: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美元以下(以后均以1971年价格为 固定价格,适当调整); •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低于10%; • 识字人数占人口比重不到20%。
根据这个标准,当时联合国把24个成员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即所谓“最穷国”。 1981年,当时全世界有39个最不发达国家。
2000年至今,LDC的标准有三条(2000年制定): • 低收入标准:三年人均GDP小于900美元准入LDC,大于 1035美元毕业)。 • 人文资源的匮乏标准:主要指标为(a)营养,(b)健康,(c)教 育,(d)成人扫盲率。 • 经济脆弱性标准:包括(a)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b) 货物和 服务出口的不稳定性,(c)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中所占比例,(d)货物出口的综合评价指数,(e)经济规 模。 • 满足以上三点标准,且人口不超过7500万方可成为LDC。
出大相径庭。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技术水平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劳动生产率较低。 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低收入国家的90倍,是下中等收 入国家的48倍,上中等收入国家的8.3倍。 低技术、生产率与低收入、生活水平互为因果:贫困恶性循环
贫困问题
The Starving Sudan
终结极度贫困 促进共享繁荣
世界银行设立了雄心勃勃的两大目标:
促使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一代人时间内终结极度贫困——
到2030年将极度贫困率降低到3%以下;
促进“共享繁荣”——即所有国家全体公民而不仅是特权阶层提
高生活水平,社会中较贫困阶层的福祉实现可持续增长,促进各国 处于底层的40%人口的收入增长。
1994年最不发达国家为48个,非洲33个,亚洲9个,大洋洲5个,美洲1个 2013年最不发达国家49个,非洲34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14个,拉丁美洲 和加勒比地区1个
中国的情况
中国经历30年高速增长,从低收入组进入下中等收入组,又开始进入上中等 收入组。 在这么短时间里,连续跨上两个收入台阶,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中国奇迹。
1.2 发展中国家
1.2.1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
二战以后,亚非拉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并选择不同道路谋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国家被称为: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或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或第三世界国家。
占世界百分比(%) 1820 年世界10个主导经济 28.7 16.0 5.4 5.2 4.9 3.1 1.9 1.9 1.8 1.7 70.5 100.0 1992年世界10个主导经济 20.3 12.9 8.61 4.9 4.2 3.7 3.4 3.3 2.9 2.7 66.8 100.0
人口(千人) 381000 209000 30698 21240 45005 31000 14268 12203 9650 11214 765284 1067890 255610 1167000 24336 80576 88120 57372 57900 57848 149400 156012 2987254 5440983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施 雯
twenshi@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书目
教材:发展经济学(第三版),马春文 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参考书目
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托达罗.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陶文达.发展经济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