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二)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建议用时:45分钟)(第297页)A级基础达标(g)+3H2(g)2NH3(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1.可逆反应N始时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1 mol·L-1B.0.2 mol·L-1C.0.05 mol·L-1D.0.15 mol·L-1B[2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假设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此时NH3的浓度为0.2 mol·L-1,但由于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所以NH3的浓度达不到0.2 mol·L-1。

](g)+O2(g)2SO3(g),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下列关于平2.对于反应2SO衡状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v正(SO2)=2v逆(O2)B.n(SO2)∶n(O2)=2∶1C.c(SO2)的浓度不再变化D.恒温恒容下的体系压强不变B[平衡时,各组分的量保持恒定,但不一定为某一比值。

]3.对于反应:NO4(g)2NO2(g)ΔH>0,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从开始至平衡,由于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达平衡后密度不变,A 错;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不会变化,不是变量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不符,B错;N2O4的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保持不变,NO2的反应速率应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最后保持不变,C错;转化率一定时达到平衡,D对。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 C(g)+D(g),下列叙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当v正(B)=2v逆(C)A.①④⑤⑥B.②③⑥C.②④⑤⑥D.只有④A[A为固态,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逆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不变时平衡,①正确;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时不一定平衡,②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一定平衡,③错误;B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正确;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⑤正确;v正(B)=2v逆(C)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⑥正确。

]5.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 2CO 2(g)+S(s)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前,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A 项错误;硫是固体,分离出硫,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变,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B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了SO2的转化,所以SO2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同,反应过程中密度变化,密度不变时,说明已达到平衡,D项正确。

]6.已知可逆反应:A(g)+2B(s)C(s)+D(g)ΔH>0。

如图所示为该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

如果在t1时刻改变以下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的条件是()【导学号:91720242】A.②③B.①②C.③④D.④⑤A[t1时刻,①加入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与图象不符;②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与图象相符;③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增大程度相同,与图象相符;④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程度不相同,与图象不符;⑤C为固体,减少C,对正、逆反应速率无影响,与图象不符。

]7.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B.H2、I2、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D.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B[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ΔH<0,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的合成,A项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H2(g)+I2(g) 2HI(g),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B项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Fe(SCN)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 Fe(SCN)3(红色),加入固体KSCN后,SCN-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深,C项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 2O HClO+H++Cl-,光照下HClO会发生分解,从而使溶液中HClO 浓度降低,平衡向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所以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D项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8.(2018·衡水模拟)某温度下,反应2A(g)B(g)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后c(A)c(B)=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A)c(B)=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 B.在该温度恒压条件下再充入少量B气体,则a=b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a<bD.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a>bB[A项,充入B气体后平衡时压强变大,正向反应程度变大,c(A)c(B)变小,即a >b ;B 项,充入B 气体,新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等效,c (A )c (B )不变,即a =b ;C 项,升温,平衡右移,c (A )c (B )变小,即a >b ;D 项,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c (A )c (B )变大,即a <b 。

] 9.(2018·陕西部分学校第一学期摸底)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 2合成CH 3OH 的反应为CO2(g)+3H 2(g)CH 3OH(g)+H 2O(g) ΔH 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CO2(g)+H 2(g)CO(g)+H 2O(g) ΔH 2,温度对CH 3OH 、CO 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91720243】A .ΔH 1<0,ΔH 2>0B .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C .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 3OH 的产率D .合成CH 3OH 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c (CH 3OH )·c (H 2O )c (CO 2)·c 3(H 2)C [由题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CH 3OH 的产率逐渐减小,CO 2(g)+3H2(g)CH 3OH(g)+H 2O(g)平衡逆向移动,则ΔH 1<0;CO 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CO2(g)+H 2(g)CO(g)+H 2O(g)平衡正向移动,则ΔH 2>0,A 项正确,C 项错误;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B 项正确;合成CH 3OH 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c (CH 3OH )·c (H 2O )c (CO 2)·c 3(H 2),D 项正确。

] 10.(2018·沧州模拟)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 -1 A 、0.05 mol·L -1 C 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t1时c(B)未画出,t1时c(B)增大到0.05 mol·L-1]。

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 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催化剂b.增大压强c.增大反应物浓度(4)在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v(正)________v(逆)(填“>”“=”或“<”)。

【解析】(1)根据题意: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再根据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可知反应为等体反应,所以方程式为3A(g) 2C(g)+B(g)。

故c(B)=(0.05-0.03) mol·L-1=0.02 mol·L-1。

(2)升温,v(正)>v(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ΔH=+100a kJ·mol-1。

(3)t3时,改变条件,v(正)=v(逆)、增大,又因反应为等体反应,故条件为增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

(4)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等体反应平衡不移动,v(正)=v(逆)。

【答案】(1)0.02(2)3A(g)2C(g)+B(g)ΔH=+100a kJ·mol-1(3)ab(4)=11.合金贮氢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放氢性能,在配合氢能的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一定温度下,某贮氢合金(M)的贮氢过程如图所示,纵轴为平衡时氢气的压强(p),横轴表示固相中氢原子与金属原子的个数比(H/M)。

在OA段,氢溶解于M中形成固溶体MH x,随着氢气压强的增大,H/M逐渐增大;在AB段,MH x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氢化物MH y,氢化反应方程式为z MHx(s)+H2(g)z MH y(s)ΔH1(Ⅰ);在B点,氢化反应结束,进一步增大氢气压强,H/M几乎不变。

反应(Ⅰ)中z=________(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