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主题凸透镜成像教学目的1、掌握凸透镜及凸透镜成像规律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现象与物理知识应用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1.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7月18日 8:00-10:00上课进度第 2次课教学内容一、入门测1、★(2011河南,3)在我省高速公路上安装有太阳能视频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

晴天,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能储存起来。

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选填“凹”或“凸”)。

2、★请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3、(2015江西第9题)如图5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4、如下左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是反射光线,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折射角为____,___边是空气,____边是玻璃。

5、如上右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 _。

★★6、 (2014年) 如图9所示,一束光从玻璃砖的AB面垂直入射,折射后从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在AC 面发生折射的光路。

★★7、(19中期末测试)上右图中一束光射向并穿过玻璃砖,请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二、新课讲解(一)课程导入(二)大数据分析(2014—2018年,共 5 年)光学部分考察(含透镜)题目分值2014年第14、16、18题8分2015年第3、14题4分2016年第1、8、15题6分2017年第3、17题6分2018年第11、16题4分总次数12次28分平均 1.4次/年5分左右(三)本节考点讲解——透镜知识点一:透镜一)例题解析★例1、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A、 B、 C、 D、二)方法总结方法: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光线可逆)虚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焦距:焦点(虚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焦距相等。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凹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越强。

三)巩固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_★★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3、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对图乙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A. 2或4B. 1或5C. 1或3或5D. 2或3或4★4、一束光在空气中镜凸透镜折射后()A.一定是平行光束B.一定是会聚光束C.不可能是发散光束D.一定比原来光束会聚些★5.下列所示的透镜对光线起什么作用。

★6.我国古代对凸透镜聚焦作用早有认识。

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7.一块矩形玻璃切割成甲、乙两块,其形状如图所示,那么能使光线会聚的是_________,能使光线发散的是_________.★8.夏天的中午,如果王太阳下曝晒的花木上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晒斑点,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的很高,是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C.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D.水滴好像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小水滴的地方被烧焦★9.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一)例题解析★★例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向右依次放在同一______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2)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3)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4)接着使烛焰向右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例2、(2014年广西玉林)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C: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口诀:物像同向左右移,像在三角区域显,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1)要明确蜡烛、凸透镜、光屏的要求: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根据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确定光屏的调整方向;课堂活动:讨论户外求生取火方式四)巩固题:★★1、(2011北京,3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或“缩小”)(2)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的像。

★3、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A.10cm<f<20cmB.f>10cmC.f<10cmD.f>20cm★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7、(2014年广西玉林)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调节光屏的方法及光屏上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大B: 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C: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大D: 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像变小★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18cm★★10.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11.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1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3、(19中)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的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的像,利用此规律成像的光学仪器。

(四)本节综合练习★1.观察现象,完成下列光路图。

★★2.小露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现了如下图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cm B.6cm C.9cm D.20cm★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 B.13厘米 C.23厘米 D.33厘米★★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μ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μ=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μ=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6.如图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则()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7.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 B.②④C.②③D.③④(五)课堂总结知识点回顾三、出门测★1、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2、(2011河北,20)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