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
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1
• 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 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 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 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 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 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19
2.城市改革(1984年展开)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
①所有制: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
②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
计划经济体制
⑴建立: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 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 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⑶积极作用:
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 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 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 代领导集体。
12
改革开放的含义:
改革 主要包含政治体制改 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分农村和城市;开放 主要 是对外开放。
13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 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 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 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
8
2、主要决策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2、政治路线:抛弃—— ;转移—— 3、经济路线:确定——;作出—— 4、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等
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 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3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 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4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5
1、背景:
(1)国民经济仍处于停 滞状态 ( 原 因?)
6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
7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指导思想
邓小平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 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1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 户经营,自负盈亏。
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制相比 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优越性?
16
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乡
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17
3、意义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 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
③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
20
(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 增加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 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 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 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 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是建国以来党的
中全会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
9
3、意义
﹙1﹚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 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 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 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 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适应 调整
调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
生产力
18
小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采取提纲式的方法记忆) 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 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 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10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 主要内容 间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 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兴起 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 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
解放 社会主义 建立社会
社会
发展 制度的自 主义市场
主义
生产 我完善和 经济体制
制度
力
发展
14
1.农村改革 (1)经济体制 ①背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平均分配
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 劳动积极性。 ②政策: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 形式的责任制。 ③作用:克服了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
⑷消极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 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 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